【越调】天净沙(青苔古木萧萧)

        

张可久

        

鲁卿庵中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 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鉴赏】此曲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 的真实流露。
        开篇三句“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充分展现 了作者对色调运用的才华。作者采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 衬,又让读者交错地使用视觉和听觉,大大增强了对景色的主体感受。 “萧萧”即风吹树木摇动的声音,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迢 迢”即遥远漫长的样子,如“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苔墨绿,落叶萧萧,白云朵朵飘荡,秋水迢迢不断,满山红叶飘舞,山斋 隐现其中。然而如此美景,观赏的人却有谁? 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有谁 曾到?”这问句究竟是作者真的在问,想在这如画的美景中邀人共赏,还是 只有作者一人独自欣赏这美景,同时也独自品味着其间的孤独,为这美景 无人欣赏而叹息,为自己孤身冷寂而无奈?或者二者兼有。最后说“探梅 人过溪桥”正是对前面问句的解释。宋代以来,独具一格的梅花之美得到 凸显,其凌寒开放的品格也被升华为士大夫精神的标志。“探梅”二字足 见这山水田园之间,依然有文人雅士出没其中。
        作者一生仕途坎坷,周折各地,饱经艰苦。在友人的山斋处得见如此 美景,自己心中的郁结也消解了些许。作者没有直接赞美此处的胜景,但 通过文字可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对此处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其间的向往。
        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上半幅 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深 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 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清代刘熙载《艺概》亦谓小山较 乔吉“尤翛然独远”。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 乃出自作者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欣赏这首小令,宜领会到其艺术之美, 亦宜领会到其中所体现的精神之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绛侯周勃世家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绛侯周勃世家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0分,1-4题每题各5分,第5题8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5
  •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   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3、食马者不知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0
  •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蝶恋花 况周颐

            柳外轻寒花外雨。断送春归,直恁无凭据。几片飞花犹绕树,萍根不见春前絮。  往事画梁双…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39
  • 文言文部分文言句式

    文言文部分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3
  •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 [译文]     衣带逐渐宽松,人也显得憔悴。为了她呀!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