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青苔古木萧萧)

        

张可久

        

鲁卿庵中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 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鉴赏】此曲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 的真实流露。
        开篇三句“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充分展现 了作者对色调运用的才华。作者采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 衬,又让读者交错地使用视觉和听觉,大大增强了对景色的主体感受。 “萧萧”即风吹树木摇动的声音,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迢 迢”即遥远漫长的样子,如“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苔墨绿,落叶萧萧,白云朵朵飘荡,秋水迢迢不断,满山红叶飘舞,山斋 隐现其中。然而如此美景,观赏的人却有谁? 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有谁 曾到?”这问句究竟是作者真的在问,想在这如画的美景中邀人共赏,还是 只有作者一人独自欣赏这美景,同时也独自品味着其间的孤独,为这美景 无人欣赏而叹息,为自己孤身冷寂而无奈?或者二者兼有。最后说“探梅 人过溪桥”正是对前面问句的解释。宋代以来,独具一格的梅花之美得到 凸显,其凌寒开放的品格也被升华为士大夫精神的标志。“探梅”二字足 见这山水田园之间,依然有文人雅士出没其中。
        作者一生仕途坎坷,周折各地,饱经艰苦。在友人的山斋处得见如此 美景,自己心中的郁结也消解了些许。作者没有直接赞美此处的胜景,但 通过文字可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对此处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其间的向往。
        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上半幅 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深 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 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清代刘熙载《艺概》亦谓小山较 乔吉“尤翛然独远”。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 乃出自作者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欣赏这首小令,宜领会到其艺术之美, 亦宜领会到其中所体现的精神之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原文及译文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8
  • “徐怀玉,本名琮,毫州焦夷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徐怀玉,本名琮,毫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唐中和末,从至大梁。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1
  • 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魏武将见匈奴使》

    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魏武将见匈奴使》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翻译:《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 作者:刘义庆   原文   Ori…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24节气白露古诗词句大全

    24节气白露古诗词句大全送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2、白露成霜秋暖色,鸿雁南来归家时。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夜安庭院里,…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73
  • 描写冬的古诗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4
  • 文言文《张衡传》赏析

    文言文《张衡传》赏析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