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殿前欢(拍阑杆)

        

乔 吉

        

登江山第一楼

        拍阑杆。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 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举头长啸, 直上天坛。
        【鉴赏】这首散曲是登高感怀之作,当是乔吉晚期的作品。江山第一 楼,即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有“江山第一楼”之称。
        小令开头响亮,用“拍阑干”这一陡入的动作,点出“登楼”之题。这一 意境让人联想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句子:“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把阑干拍遍也没有人知道自 己的抱负,这是多么寂寞、凄凉的事情。乔吉化用辛词“阑干拍遍”四字, 将自己内心同样的孤寂与不平表达了出来,并为全曲奠定了感情基调。
        “雾花吹鬓海风寒”是说海风夹着雾气迎面而来,吹打着如霜的两鬓, 使人感到寒意袭人。开头两句共同营造了同杜甫《登高》相同的萧瑟凄清 意境。然而,冰凉的海风却使诗人猛地清醒,意识到功名富贵如梦幻浮 云,于是精神一振,放声高歌,歌声冲天,似乎把天上的浮云都冲散了。浩 歌,高歌。浮云散,意指功名富贵如浮云,短暂易散。
        诗人登楼临海,远远望见海中有数座青山,好像蓬莱仙山就在那儿, 于是自然生发出了寻仙访道的归隐思想。最后四句即是想象寻仙访道生 活的洒脱豪迈:头戴纱巾,露出额头,像古人王乔那样骑在鹤背上遨游云 空,抬头仰天长啸,一直飞上高高的天坛去成仙。“纱巾”,即头巾。“岸”, 露额,纱巾本覆在额上,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鹤背”,古 人有骑鹤升仙的传说。“骑来惯”,口语,表示经常。“天坛”,王屋山主峰 上有天坛,相传为黄帝祈天求雨之处,唐司马承祯得道于此。
        从“拍阑杆”到“浩歌”,再到骑鹤云游,是诗人一生由愤慨“士不遇”, 到看透功名富贵,再到向往归隐生活的心路历程的浓缩,也是古代许多知 识分子普遍的人生际遇。可见,这首散曲是作者在经历世事沧桑后的内 心追求,虽然不一定真的去求仙,但其超脱于世外的心境是了然的。
        全曲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语语豪迈,句 句惊人,读之有风起云涌、电掣雷鸣的气概。此外,作者登高远眺,从近处 的海风到远处的青山,再到想象中的“蓬莱”、“鹤背”、“天坛”,无论是实写 还是虚写,意象壮大,形象飞动,意境开阔,这是乔吉写景散曲的一大美学 特征,其包含的昂扬奔放、不可遏制的巨大力量正体现了雄阔豪壮之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黄钟】红衲袄(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

             无名氏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1
  • 【南吕】四块玉(带野花)

             马致远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0
  • 山居即事赏析及翻译

      山居即事,王维的这首黄昏时的景色,重在表现作者晚年闲适的心情状态。   导读:   这是一首写聊表心情的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5
  •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举隅

    文言固定结构,是指文言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这种凝固结构在句子里一般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解释,翻译时也有固定的意义。 一、“以为”,“以……为……” “以…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23
  • 钱谦益《徐霞客传》“徐霞客者,名弘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1
  • 放鹤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