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枕苍龙云卧品清箫)

        

乔 吉

        

乐清箫台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 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 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鉴赏】“箫台”即箫台山,在今浙江省乐清市。传说周灵王太子王子 晋(也叫王子乔、王乔)善吹箫,因为直言极谏,被废为庶人,后学道成仙, 骑白鹤,遨游三山五岳,途经乐清,在西边山顶上垒石为台,弄箫奏乐(故 名箫台山),引来群鹤飞舞,兴尽,骑鹤离去。这支小令是借王乔的典故来 表达自己寻仙访道、隐逸避世的思想。
        前三句是元曲惯用的鼎足对,加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表达更加稳健有 力。头枕苍翠的青松,高卧云间,吹奏清箫。在春意最浓时,跨着白鹿,沉 醉在碧桃花下。唤来清猿,在夜间拆除烧丹的炉灶。“苍龙”即青松。“云 卧”意同高卧。乔吉《自警》中有“清风闲坐,白云高卧”之句。东晋谢安曾 隐居东山,后即以东山卧或高卧指隐居。白鹿,白色的鹿,传说鹿满五百 岁则其色白,传说中的仙人、隐士多骑白鹿。“青猿”即“清猿”,因其叫声 凄清得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渌水荡漾清猿啼”之句。“烧丹 灶”,道家在金鼎炉灶中炼金石药物成丹,认为服之可以长生。元曲中写 隐逸情怀也多用猿鹤、丹灶之类点缀,但未必真去炼丹求长生。张可久 《塞鸿秋·道情》中有“野猿坐守烧丹灶”,此处说“拆丹灶”,意思是箫台山 环境清幽,生活惬意,是隐居的好去处,不必定要企求长生而烧炉炼丹。 这三句应该是作者就眼前环境、景物展开的想象。
        第四、五句将思绪带回两千年前,意思是从王乔到现在已两千年了, 连仙树也老了,从海上飞来的仙鹤还是当年那一群吗?“琼树”,仙树,《庄 子》:“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为琼枝,高百 仞。”后来多比喻高洁之士或高尚的品格。这两句是对时光变迁的慨叹。
        最后三句又回到现实:山顶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我露在纱巾外的额头, 对着挂在天边的山月吹奏玉笙,谁认识我这个王乔啊! 作者以王乔自比, 既表达了对寻仙访道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空有满腹才华、满 腔抱负却无人能识,无处施展的愤懑和无奈。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 符》:“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 侵。跨仙禽路绕云深……”可谓本曲一个很好的注解。
        此曲前三句以苍龙、云卧、白鹿、碧桃、清猿等意象来营造清幽绝俗的 隐居环境,后面四句以琼树、仙鹤、天风、玉笙、王乔等一系列意象来描写 虽然时光变迁,而高洁之士的追求都是相同的。作者驰骋想象,开合自 如,通过典型意象的使用,使我们感受到作者起伏不平的心绪,也使曲子 的风格在清丽之中透出奇特不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与韩荆州书_李白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与韩荆州书_李白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为流传…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3
  •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2
  • 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

    朝代:五代 作者:牛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古诗文 2020年3月16日
    605
  • 对酒忆贺监其一拼音版古诗(李白)

    “对酒忆贺监其一拼音版古诗(李白)”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对酒忆贺监其一拼音版古诗 《 对duì酒jiǔ忆yì贺h&…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4
  • 有关上巳节的诗句

    1.《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唐】卢纶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 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徒记山阴…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7
  • 文言文中的成语

    文言文中的成语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