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拨不断(立峰峦)

        

马致远

        立峰峦,脱簪冠。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 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醉眠时小童休唤。
        【鉴赏】“立峰峦,脱簪冠。”簪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把冠帽固定在 头发上的一种长针。冠,帽子。此处簪冠指官吏所戴的帽子。作者站立 在峰峦之上,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但放眼四望,自然难免引起 万千感触。其脱去簪冠,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夕阳倒影松阴乱,太液澄虚月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铺写作者登 高眺望所看到的景色。太液,即太液池,汉武帝时于建章宫北兴建,中起 三山,象征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此处泛指空阔的水面。澄虚,指倒 映在水中的天空澄澈空明。虚,天空。汗漫,漫无边际。云霞断,指云霞 被吹散消失。断,尽。在夕阳的照耀下,松林的树荫都变得散乱了。在空 阔的水面上,月亮的倒影随着水波荡漾,越来越宽,而倒映在水中的天空 也澄澈空明。云气被夕阳折射成绚烂的彩霞,无边无际,后来被浩瀚的海 风吹散,消失在天际。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海风的吹拂里,作者的心灵找 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宠辱得失,早已抛到九 霄云外去了。饱受屈辱的作者在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心路历程之后,终于 能够自我解脱、自我超化,这是何等的欢愉?于是,作者要开怀畅饮,一醉 方休。
        结句“醉眠时小童休唤”,令人联想起作者【双调·夜行船】“秋思”套 曲的结尾:“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两者异曲同 工,俨然画出了作者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元代著名曲家乔吉曾谈作散曲的方法,即“‘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 也”。他又解释说:“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贵在首尾贯穿, 意思清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也就是说曲的开头要引人入 胜,中间要极尽铺陈,结尾要戛然而止,余韵悠长。所谓“凤头、猪肚、豹 尾”,从此曲可见一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7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白之死辨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张乔《河湟旧卒》原文、注释和鉴赏

    张乔《河湟旧卒》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清时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释】 (1)河湟:指黄河与湟水汇合的一带地区,唐人习惯用来指代河西、陇右等地…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30
  •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86
  • 文言文赏析案例

    文言文赏析案例   提要   魏国在当时的地缘上处于中间地带,它的地缘特点决定了它必受到各国的保卫。充分考虑地缘因素是每一个国家施展外交活动的首要前提。   原文   (阙文)献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0
  •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   导语:了解文言文知识点,可以为各位的考试带来很大帮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欢迎各位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1
  •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   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   4、文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