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林泉隐居谁到此)

        

马致远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会作山中相,不管 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鉴赏】“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林泉,山林与泉石,借指隐 居之地。在这远离红尘的隐居之地,有谁会来呢?原本想着一定是无人 问津,可是发现有客人来了,谁呢?原来是清风。清风也能算是客人?李 白《独漉篇》:“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写门边的罗 帷忽然飘拂起来,仿佛有人正披帷而入。诗人惊喜中转身,才发现来客只 有清风! 接着,月光也如脱略形迹的友人不请自来,未打招呼便闯了进 来。这两句的特色在于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清风 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那种物我相亲的和谐与统一。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这两句是用典。《南史·陶弘景传》记 载: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于勾曲山(即茅山,在今江苏西南部)中,梁 武帝多次请他出山都不就,朝廷每有吉凶征讨大事,皇帝就派人前去咨 询,当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后来常用来泛指弃官隐归林泉的高士。 另外,陶弘景对阐扬道教,付出了巨大精力,开创了茅山宗,对后世道教的 发展影响较为深远。马致远中年以后,逐渐对现实悲观失望,萌生归隐之 意,放情于山林,并受到当时在北方流行的道教新派——全真教的直接影 响。现实的无奈和精神的痛苦使其试图从宗教世界中获得精神的解脱。 信奉道教的马致远自然对南朝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陶弘景充满了敬仰 之情。他也想像陶弘景一样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再也不愿过问人间 的种种俗事,从此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在淡然中寻求生命的真谛。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这是全曲的主旨,道出了作者的心声。元散曲 经常将世人所追逐的名利比喻成半张纸,如“荣华梦一场,功名纸半张” (汪元亨【中吕·朝天子】),“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张可久【双调·殿前 欢】)。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作者用不争的态度,表 达鄙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
        这首散曲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 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束缚,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7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赵囊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赵囊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的启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赵囊主学御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4
  • 齐桓公设庭燎文言文翻译

      【原文】   齐桓公设庭燎   刘向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求见者。   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9
  • 唐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1
  • 通过文言文游意人生

    通过文言文游意人生   文言文,这朵文学艺术的奇葩,凝结着古人智慧的露水;享受着古人情操的春晖;扎根于古人人生的沃土。透过它,我看到一个快乐的世界,体会到文言文带给我们的游意人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7
  • 自题小像――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茎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8
  • 江盈科《天怒》文言文阅读及试题答案

    天怒 【明】江盈科① ①天意之怒,见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测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盖验诸舟人已。辛酉之夏,舟过丰城,日亭午,天色光莹,万里一碧,然甚暄热,偶西北有黑云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