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

章台:汉长安有章台街,在章台下。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因以章台为歌伎聚居之所。愔愔:安静貌。个人:那人、伊人。宫黄:宫人用以涂眉之黄粉。前度刘郎重到:刘禹锡自朗州召回,重过玄都观,写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秋娘:唐金陵歌伎。杜牧有《赠杜秋娘》诗并序。燕台句:李商隐《赠柳枝》诗:“长吟远下燕台句,唯有花香染未消”。露饮:露顶饮酒。事与孤鸿去:用杜牧诗句“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金缕:形容柳条如金线。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地方官,十年之后被召还京时所写。故地重游,人事沧桑。作者用隐喻手法,借写重访章台,“桃花人面”之悲,抒发其怀旧追昔的抑郁的政治情怀。

此词共三叠。上叠写词人初游故地的所见所感。“章台路”点明地点是京城烟花巷陌之处。接着写季节是梅落桃开、燕子复归的春天。“还见”二字说明此地此景亦如当年所见,独不见当年之人在何处?蕴涵着物是人非之感。“愔愔”几句,进一步抒发这种感慨。睹物思人,旧日燕子尚知归巢,人却不知何在,更有人事变迁之叹。

中叠因景及情,因物及人,追忆当年“个人”(那人、情人),音容笑貌:“痴小”是娇小,“乍窥门户”是指从门户偷看,显得十分可爱。接着写她打扮入时,满面春风,笑语盈盈的样子。

以上两叠为忆旧、一写今日之景,一写昔日之人,一实一虚,给人以“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感。下叠是伤今,将怀旧之景写得缠绵婉转。“前度刘郎重到”五句,借典写重访“坊陌”,虽然歌舞依旧,但身价远不如旧日秋娘,暗含旧情人不得见的伤感。回忆起当年两人吟笺赋笔、名园共饮、东城闲步的种种美好情景,“知谁伴”乃叹如今却不知谁在陪她?写出无限难堪和今昔强烈对比。“事与孤鸿去”骤然一转,点出“探春尽是,伤离意绪”的怀旧感伤主题。“官柳”下写归途中凄迷春景,照应“章台路”,烘托其探春不遇的断肠情怀。结句以景烘情,含蕴尤其深厚。沈义父云:“结句须要放开,合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烘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词借景抒情。刘禹锡、杜牧都因参加政治改革而遭贬。周邦彦用他们的典故,正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不幸和感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7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别鲁颂·谁道泰山高》翻译赏析

      《别鲁颂·谁道泰山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6
  • 狼的文言文翻译

    狼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狼二则》选自《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1640—1715)所著《聊斋志异》卷六。描绘了  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8
  •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十二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托言往视山陵,罢沿道兵卫。芬上言:“陛下三年之内当深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原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73
  • 左纬《梅花·几度寻春信》阅读答案

    梅花 左纬 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 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 望月穿深坞,迎风在浅沙。 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的“几度”和&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25
  • 《易传》 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易传》 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译文   大有,阴柔得尊位而居(九四爻与上九爻与两阳爻之)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