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款馀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注释】

“花径”句:花园小径上,残花消失殆尽。款,一作敛。馀红,指残花。飞絮:飘舞的杨花柳絮。着(zhao)人:惹人,迷人。真个:真的。频移带眼:衣带上的孔洞频频移动,指人渐消瘦,衣带渐宽。《南史》载沈约与徐勉书:“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恁:听任。天不老: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写老天无情。分付:托付,交付。

【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伤怀、感物思人之作。

上阕写春日美景。起笔三句点明时间是余寒消尽的清明后。“花径”四句具体写眼前所见的融融春景:花园小径上落花满地,微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幼小的燕子欢快地在庭户中来回穿梭,飘落的杨柳花絮沾满了游人的衣袖。用了“款”“萦”“穿”“沾”等动词,把春日美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可感。春景是如此迷人,让人留连忘返,不觉已到了晚上。“正佳时,仍晚昼”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完成了由情到景的过渡。对于春日的万种风情,作者并未大抒赞叹,而是用醇浓的酒让人陶醉比喻其迷人滋味。如此结句,匠心独运,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为下阕即景生情、感物伤怀蓄积了情势。

下阕作者笔锋一转,抒发良人难见、好景人孤的离别相思之情。头两句承上启下,感物伤怀,写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愁苦情状。“频移”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离人的浓浓真情和相思之深。接着“不见”四句,一句一转,细腻地刻画了作者的离愁别绪:离别后盼望相见,相见又意味着新的别离,频频相见,也就是频频别离,让人频频感伤不已,哪里比得上长相厮守、永不别离呢?感叹离别相思的恩恩怨怨不知何时能了,愁苦之深可想而知。“天不老,人未偶”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悲叹人不知何时才能长相守呢。向苍天发问,情感已浓烈至极。结尾两句,作者笔锋再转,“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将离愁托付给门前春柳,无可奈何之中,亦含有抛却眼前恩怨以求暂时解脱之意。但柳能否承担得起呢?则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间,意脉上与上阕相呼应。

此词构思巧妙,手法细腻委婉,使全词韵味别具一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8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诗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刘长卿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秋日 一作:秋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译文及…

    古诗文 2023年2月25日
    35
  • 山坡羊冬日写怀元曲鉴赏

      朝三暮四①,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②。攒家私③,宠花枝④,黄金壮起荒淫志⑤。千百锭买张招状纸⑥。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注释   ①朝三暮四:本指名改实不改,后引申为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7
  • 古之善将者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80
  •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4
  • 郑人置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置履文言文翻译   导语:郑人置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词语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人置履文言文翻译,欢迎…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9
  •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块硬骨头,在新课程理念下,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探索,近日,我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主要分三个板块学习:积累实虚词,以例句探讨,主要是在学生自译的基础上,字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