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黄州:今湖北黄冈。定惠院:黄冈东南的寺院。漏断:漏中水滴尽了,指已经夜深。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幽人:幽居之人。此处苏轼以幽人、孤鸿自况。省(xing):知晓。

【鉴赏】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突遭逮捕,险遭杀头,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五年(1082)期间。

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梧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幅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景色描写,其实是人物内心孤独落寞的反映。寥寥几笔,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落寞的人推到前台。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法,这句词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其一是词人自叹,谁见我幽居之人寒夜难眠呢?知我者只有“飘渺孤鸿影”。其二,寒秋深夜当中独自往来的幽人,正是像那夜半被惊起的飘渺孤鸿影啊。在此,幽人与孤鸿,两相映衬,其类虽异,其心则同。实际上,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这一种互喻叠映关系,使下阕所写孤鸿,语语双关,词意高妙。反问句的使用,使得词作情感加强。

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栖身不肯栖的一系列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心境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地,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虽然出狱,而惊惧犹存;异乡漂泊,奇志难伸,只令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正如“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但却境界不同,苏轼词中的孤鸿,虽然有乌鹊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各种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落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诗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

全词明写孤鸿,暗喻自己,鸿人合一,不即不离,确实当得黄山谷的至评:“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8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玉漏迟(和赵立之)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并湖游冶路。垂冶万柳,麹尘笼雾。草色将春,离思暗伤南浦。旧日愔愔坊陌,尚想得、画楼窗户。成远阻。凤笺空寄,燕梁何许。凄凉瘦损文园,记翠…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92
  • 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5
  • 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和答案

    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和答案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①,平原君家不肯出②;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1
  • 张裕钊《送吴筱轩军门序》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送吴筱轩军门序 [清]张裕钊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5
  • 大道之行也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46
  •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的训练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的训练   一、 文学常识   1、《夸父逐日》选自《 》,是一篇 ;《两小儿辩日》选自《 》,是一篇 。   2、《木兰诗》是 (朝代) (体裁)。它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