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此词作于苏轼出守杭州时,约在哲宗元祐四年(1089)至六年间。《古今词话》:“苏子瞻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子瞻因作《贺新郎》,令歌以送酒。”槐阴转午:指槐树影移,时光过午。生绡:未经过捶捣、练丝程序的丝织物。制衣需织物柔软,故加以捶练;制扇需织物挺括,故用生丝。扇手:白团扇与素手。清熟:安稳熟睡。石榴句:化用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榴花似结红巾。”浮花浪蕊:指浮艳争春的花朵。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榴花夏开,两句言榴花繁盛时,百花俱已零落。浮、浪,有轻薄意,言其不能长久。芳心千重:以女人喻花,形容石榴花瓣的重叠。西风惊绿:言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只剩下绿叶。皮日休《石榴歌》:“石榴香老愁寒霜。”簌簌:出于元稹诗“风动落花红簌簌”。

【鉴赏】

此词的写作背景,无有定说,故词的兴寄深义,也殊难确认。但千年之下,众所公认,此词无疑当为佳作。

上阕一开篇几笔勾勒,便活画出一处幽独静寂的华美屋宇。其间,“晚凉新浴”的佳人在这种幽雅静谧的气氛中若有所思。“手弄”两句,是出浴美人举止神形的一个特写。“团扇”是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手弄团扇”的下意识动作,含有佳人被弃的深意幽思。而团扇所衬出的美人冰肌玉骨,具有一种脱俗超尘的韵致。“渐困倚”一句,写美人浴后困倦袭来,沉沉入睡。“孤”、“清”两字,点出美人处境和心境的孤寂冷清,也与前面所描写的环境协调一致。“帘外”三句写入梦后情景:睡梦中恍惚有人推窗,惊醒瑶台好梦,若有所待醒来一看,可是哪有人影?只有风敲竹的声音,徒增人怅惘烦恼罢了。

下阕写榴花,而花人相映。首句描写石榴浓艳之状,用“蹙”字形容半吐榴花,兼有美人蹙眉含颦风致。“待浮花”两句,以拟人手法将晚开之石榴写得不同凡俗:无意争春,晚芳独放,在群芳过后的寂寞中“伴君幽独”,不单浓艳,更是气节不凡。“秾艳”两句,进一步点染花之美好形态,也托喻美人内心的愁结幽思。“又恐被”几句,担心芳容难久,很快被风吹得零落衰飒。只怕君来时已无秾艳可以看取,而只能对酒花前,见榴花之残蕊与美人之清泪了。

胡仔云:“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后世对此词众说不一,就在于以花喻美人虽显,但美人是否有喻君臣遇合或者独守节操之意,却在若即若离之间,难以坐实。但这种情形更显出此词意境的深远与读解的多种可能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8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徐渭西施山书舍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 渭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92
  • 描写秋天的古诗100句

      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句有哪些?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去诉说秋天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9
  • 《韩云门娶盲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云门娶盲女  项城①韩云门,名堳(méi),聘②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戚谓韩郎年少能文,必成远③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韩之父母将许之,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70
  • 《晋书•王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1
  • 人有卖骏马者

      【文言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2
  • 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普天乐·秋怀   元代: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