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香砌:石砌,石阶,因有落花而香。寒声:指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碎:微弱而时断时续。月华:月光。练:白绢。明灭:忽明忽暗。攲:倾斜。谙:熟悉。都来: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都来,即算来也。因此字宜平(平声),故用都字。”

【鉴赏】

本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全词情景妙合无垠,意境浑融完整,颇具艺术感染力,为历来的评词家们所称道。

上阕从月夜秋景起笔。“纷纷坠叶”点明深秋时节,树叶纷纷飘到有落花的台阶上。“碎”形容落叶的声响轻而细碎,逼真地写出坠叶纷纷而轻盈的情景。暗合“纷纷”二字,更反衬出寒夜的静寂,细腻生动地状写出词人孤栖寂寞的情怀。此为所闻,接着由声音的摹写转入画面的描绘。“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两句是说,珠帘卷起,玉楼顿觉空荡。极目远眺,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意境高远而深沉激越,于婉曲中现出豪迈。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中,才引出下面的感受:年年今夜,月圆人缺。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已不能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很自然地转入下阕的直抒胸臆,倾吐离愁。

思人而不见,只好借酒浇愁,然“酒未尝入肚,却已经化成了泪水,真是泪深于酒”(李攀龙《草堂诗余集》),足见愁思之重,情意之凄切。室外,“月华如练”,室内“残灯明灭”,两相映照,浓浓的愁苦侵扰着离人,自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凄凉,感伤的滋味,使人无法入睡,只能斜靠在枕上,寂然凝思,暗自神伤。“谙尽”与“年年”遥相呼应,极写愁绪由来已久。结尾三句,进一步申说相思之情或凝于眉间,或积于心上,无法回避,难以排解情感深挚动人,抒情造境十分精妙,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名句显然受此启发。

范仲淹的这首词以柔情丽语为后世词话家所称道。可谓其婉柔绮丽风格的代表作。全词情景俱佳,意境高远,把思远怀人的愁思写得淋漓尽致,难怪许昂霄感叹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词综偶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鹧鸪天(九日南楼和范总干韵)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槛外长江浪拍空。萧萧红蓼白苹风。三秋告稔三农庆,九日追欢九客同。烟渚北,月岩东。莫嫌光景太匆匆。登龙戏马英雄事,都在南数一啸中。

    古诗文 2020年6月2日
    675
  • 《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与启示

    曹司农竹虚言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90
  •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的诗意: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诗人设想朋友在岸边长久地眺望江上,可谓从对面落笔,以景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129
  • 童稚文言文附答案

    童稚文言文附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6
  • 北门原文及翻译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北门原文及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北门   先秦:佚名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1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