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香砌:石砌,石阶,因有落花而香。寒声:指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碎:微弱而时断时续。月华:月光。练:白绢。明灭:忽明忽暗。攲:倾斜。谙:熟悉。都来: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都来,即算来也。因此字宜平(平声),故用都字。”

【鉴赏】

本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全词情景妙合无垠,意境浑融完整,颇具艺术感染力,为历来的评词家们所称道。

上阕从月夜秋景起笔。“纷纷坠叶”点明深秋时节,树叶纷纷飘到有落花的台阶上。“碎”形容落叶的声响轻而细碎,逼真地写出坠叶纷纷而轻盈的情景。暗合“纷纷”二字,更反衬出寒夜的静寂,细腻生动地状写出词人孤栖寂寞的情怀。此为所闻,接着由声音的摹写转入画面的描绘。“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两句是说,珠帘卷起,玉楼顿觉空荡。极目远眺,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意境高远而深沉激越,于婉曲中现出豪迈。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中,才引出下面的感受:年年今夜,月圆人缺。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已不能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很自然地转入下阕的直抒胸臆,倾吐离愁。

思人而不见,只好借酒浇愁,然“酒未尝入肚,却已经化成了泪水,真是泪深于酒”(李攀龙《草堂诗余集》),足见愁思之重,情意之凄切。室外,“月华如练”,室内“残灯明灭”,两相映照,浓浓的愁苦侵扰着离人,自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凄凉,感伤的滋味,使人无法入睡,只能斜靠在枕上,寂然凝思,暗自神伤。“谙尽”与“年年”遥相呼应,极写愁绪由来已久。结尾三句,进一步申说相思之情或凝于眉间,或积于心上,无法回避,难以排解情感深挚动人,抒情造境十分精妙,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名句显然受此启发。

范仲淹的这首词以柔情丽语为后世词话家所称道。可谓其婉柔绮丽风格的代表作。全词情景俱佳,意境高远,把思远怀人的愁思写得淋漓尽致,难怪许昂霄感叹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词综偶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安石《出郊》《郊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出郊 (宋)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郊行 (宋)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①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3
  • 《本草纲目·谷部·黍》 文言文及释义

    《本草纲目·谷部·黍》 文言文及释义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   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7
  • “手抬白马嘶春雪,臂竦青骹入暮云。”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手抬白马嘶春雪,臂竦青骹入暮云。”这两句是说,贵公子骑着白马,踩着春雪,扬鞭而行;臂上的猎鹰高耸着头,一行人等威风凛凛地在暮霭笼罩下归来。这是一位衙内式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4
  • 《国殇》全文翻译赏析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挚四马,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89
  • 《仲尼相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仲尼相鲁     【原文】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83
  • 中山猫文言文翻译注释

    中山猫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山猫文言文翻译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