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 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 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 犹隔西泉数亩田。

王庭珪《卢溪集》的诗是先按体裁再依时间编排的。二十五卷诗中,七言律诗就有九卷(第二十五卷哀挽的七律尚不在内),他对这方面用力最深。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写一种极为幽静的情趣。

首句一问点题,也有力地领起全篇。“避地”在古诗中多指避乱或逃避世俗的干扰。从王庭珪的历史看,两层意思都有。这句交代题中“移居”的原因。下面都就这句生发。“青山窟里”回答“深几许”的问题。“起炊烟”点明“村”字。避地避到“青山窟里”,既表示避地之深,又暗示生活必然有新的困难。三四两句就回答这样的问题。低小前下一“绝”字,可见其简陋。但为了避地,绝不敢厌弃。屋里连个绳床都没有,只是一张肮脏的土床,但扫干净了照常休息。“绝”字是入声,按正常的规律应是平声,下句“堪”字本该仄声却用了平声。晚唐以来常有这种对句,使人从音节上也产生一种峭拔的感觉。这三四两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五六两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六朝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王安石翻案说:“一鸟不鸣山更幽。”此诗第五句又把王安石的诗翻过来,比王籍的原作更加开阔深沉,“青山窟里”远离尘嚣,天本来就静,加上“鸟不住啼”就显得更静了。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所以鸟能够不住地啼。王籍两句是一意,这里一句却有两层,从鸟到天,人的感觉自在其中。六句从视觉写僻远幽静。因山地气候之寒,花也开得较平地晚。作者是从“花多晚发”推测到地处偏僻。“应”读平声,是推测之辞。这句“地应偏”也是强调幽静,不含贬义,和首句相呼应。外间花已落,这里花方盛开,这种“花多晚发”反而是难得的美景。白居易《长庆集》卷十六《大林寺桃花》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到“花多晚发地应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这首诗的意境。这五六两句写外景近处的幽趣。作者从近处的“花多晚发”向远处望去,隔着几亩田处,一丛娟娟的翠竹临风,原来那是古西泉寺的遗址。这个句子作者用“犹隔”二字,一方面写在望中,一方面表现急切往看的心情。“天下名山僧占多”,凡山间寺庙多取美好的风景点。作者用这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而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样就把前面一联的写景推进一步,使前半首所写避地东村的得计显得更为酣畅。

这首诗作者只通过叙事和写景来表达移居之快感,而不用直接抒情赞叹的方式。一起直截了当,唤起全篇;一结曲折含蓄,耐人玩味,很自然地交代了题下的自注。在王庭珪写幽闲境界的七律中,这一篇是值得称道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41
  • 竹子的现代简短诗歌

    关于竹子的现代简短诗歌1   寒风呼呼而过   昨夜的冰霜抹白了枯黄   早起的稀疏人儿路边私语   旭日悄悄染红边际   鸥鸟在枝头添嘴梳理   晨鸣寒冷的叫嚣   细竹在风中摇…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73
  • 常熟有桑悦文言文翻译

    常熟有桑悦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常熟有桑悦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4
  • 西湖杂咏·夏

    朝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映湖光,逞新妆。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694
  • 文言文理解:穿井得人

    文言文理解:穿井得人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9
  •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其父事庄宗,为岢岚军使,私畜勇士百余人,庄宗疑其有异志。召之,惧不敢行。全斌时年十二,谓其父曰:“此盖疑大人有他图,愿以全斌为质,必得释。&rd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