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一、其六)》

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 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 惟见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滕州。

这组诗是黄庭坚晚年作品。正如杜甫讲的“老去诗篇浑漫与”,往往随意挥洒;但“老去渐于诗律细”,愈老愈熟,愈趋平淡,则又觉自然而浑成。

这组诗中的第二首说到“……天子大圣初元年,传闻有意用幽侧(按: 谓在野的人),病起不能朝日边。”则此首当作于宋徽宗即位之初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刚即位时,有意调停“元祐”与“绍圣”两派矛盾,把年号定为建中靖国,起用了一批在放逐中的“元祐党人”。黄庭坚因此得于元符三年十一月离开戎州贬所,次年(即建中靖国元年)到峡州。在那里待命,并写了这组诗。

徽宗的“有意用幽侧”,给有志用世的黄庭坚带来了希望;但他经历过“熙丰”—“元祐”—“绍圣”的反复,他不能不有所担心。这时,他希望朝廷真能破除门户之见,大臣不要结党营私,应“实用人才”,一秉“至公”(“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才即至公”)。他的意愿是很好的;然而事实未必如此。秦观已死于贬所;陈师道召到京中,也只是一个“正字”小官,难免饥寒;他自己则还处在荒江之上。他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写出这组诗的。

第一首是就自己来说的。第一句把自己说成“翰墨场中老伏波”,意谓自己是文坛老将,人虽老,但仍像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精神矍铄,还有“可用”之处。《后汉书·马援传》载: 马援六十二岁时自请出征,并“据鞍顾盼,以示可用”。马援还说自己“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黄庭坚用了这个典故,表明了他为国效力的意愿与决心。苏、黄作诗,皆喜用典。典故用得好,能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此即一例。

次句说自己像佛经上讲的维摩诘一样,还病在菩提坊中。维摩诘是佛经上一个有学问、文才的人,所以文人皆喜用以自比,王维即取以为字。而且,“文殊问疾”这段故事,在唐朝已成为说唱材料(现在还传有《维摩诘经变》),故当为人所共知之典。山谷信佛,故自称“病维摩”。这句是说,他的“不能朝日边”,自非纯由于病的缘故。他有为国效力之心,而病卧荒江,其苦闷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四句着重写所居之荒凉。黄庭坚《登快阁》云:“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然而,这里却连鸥、鹭这样水鸟也没有,自然不是隐居的地方。当然,他也没想到隐居。这里可以见到的,“惟见归牛浮鼻过”水。这一描绘,使穷乡僻壤的荒寒景象,浮现如画,做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而作者的苦闷心情也就寄于言外。牛浮鼻渡水,语出佛书,但也是实景,在乡村中到处可见。唐时就有陈詠写过:“隔岸水牛浮鼻过,傍溪沙鸟点头行”(见《北梦琐言》),任渊注说:“此本陋句,一经山谷妙手,神采顿异。”比黄稍迟的孙觌也有“老牯浮鼻水中归”,显然是就黄诗而点化的。

他只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反映了他当时的境遇。不仅他个人境遇如此,他的朋友,像诗人陈师道、词人秦观,其境遇也不好。组诗第六首讲的就是这一点。

这一首写陈、秦两人。既写了他们的苦吟与“挥毫”,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与诗风;也写了他们的饥寒或贬死,反映出文人的悲惨境遇。

用“闭门觅句”来描绘陈师道,是概括得很好的。朱熹说:“陈无己(师道)平日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起,真是‘闭门觅句’也。”(《语录》)可见这一艺术概括合乎实际。但这不能视为“不接触社会广阔现实生活”,因为明明是“平时出行,觉有诗思”,才“急归”“闭门”的,可见“诗思”正是“出行”所得。而且,作者构思,“其始也皆收视反听”(陆机《文赋》语)。中外古今,同此经验。因此,以为“闭门觅句”只能导致浮浅,与事实不符。

至于秦观的“对客挥毫”,朱熹认为:“盖少游(按: 乃秦观之字)只一笔写出,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自绝好。”秦观“博综史传”(苏轼评语),作品“清新婉丽”(王安石《答东坡书》中语),且“语豪而工”(《艺苑雌黄》),黄庭坚也说他“笔力回万牛”,看来并非皆是“一笔写出”。看来,这里所说的“对客挥毫”,正如欧阳修讲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或者像黄庭坚讲的“想见扬州众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无非描绘其豪放与敏捷,而不是不加锻炼之谓。

两人的工力、才能如此,其境遇如何呢?

陈师道被召为秘书省正字,他自己当时也很高兴,甚至说正字一官“名虽文字之选,实为将相之储”,他是抱有幻想的。但时过不久,他就因郊祀时,不穿赵挺之所赠之衣,因而“寒冻得疾不起”了。黄庭坚诗中的担心,竟成事实,可谓“不幸而言中”了。至于秦观,则早已死在被贬的滕州,“西风吹泪古滕州”,讲的正是这一事实。这些事实也就揭穿了宋徽宗“用幽侧”的欺骗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北宋不久也就亡国了。

把这两首诗(还有其他几首)连贯起来看,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这样的诗,写的就不是个人感慨,而实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如果再把它与“实用人才”等语合起来看,还可以想到黄庭坚的政治敏感与识见。由于此诗是晚年作品,个别句子(如“近人积水无鸥鹭”)不免粗率一些,但总的来看,却能“锻炼而归于自然”,“出之以深隽”(《艺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高一必修4文言文阅读的同步训练

    高一必修4文言文阅读的同步训练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4
  • 《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翻译赏析

      《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作者为唐朝诗人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8
  • 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的翻译赏析

      《野菊》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2
  • 文言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欲召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