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王直方诗话》记载: 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便目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这首七绝也当是咏此海棠。

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也兼顾侧面渲染。“袅袅”,微风吹拂。“崇光”,此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在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似借用了唐明皇、杨贵妃的一段故事。施注《苏诗》引《明皇杂录》: 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召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来后,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明皇是以人喻花,而苏轼这里是以花喻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他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古人作诗,常有痴语。人花对话,怕花睡去,这当然只是诗人的想象,是痴语。这种痴语是从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化出,较李诗更有情致。诗人叹良辰之易逝,伤盛时之不再,其深情绵邈之致在这两句中充分显现。虽然用了典故,却使人不觉,原因在于运化入妙,情景真切。

这首绝句,由于造语之工,想象之妙,感情之真诚,构思之别致,所以历来脍炙人口。早在南宋时期,它便和东坡的另一首作于元丰三年的七古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起,为人们广泛传诵。如果把这首绝句和其他几首作于黄州的“海棠”诗结合起来读,或许理解会更加深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稼,字南叔,邛州蒲江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稼,字南叔,邛州蒲江人。真德秀一见以国士期之。稼持论不阿,忧世甚切,及郑损为制置使,即求去。未几,改知绵谷县。制置司以总领所擅十一州会子 ①之利,请尽废之。令下,民疑,为之罢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始闻秋风》翻译赏析

      《始闻秋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6
  • 关于天净沙秋思翻译

      天净沙秋思翻译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马致远   枯藤老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4
  •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9
  • 初中文言文阅读检测题

    初中文言文阅读检测题   《伽蓝记》   后魏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中,除青州刺史。将行奉辞,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实答曰:“臣年迫桑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天净沙·即事》原文及注释

      《天净沙·即事》元代乔吉元曲作家所写,共写小令四首,此为第四首。此曲系叠字小曲,全曲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下面是《天净沙·即事》原文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