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幽隽,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 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归,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既归,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不禁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东坡《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读完全诗,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这诗在《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二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皇祐元年(1049),可能为同时所作。这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曾对此诗作过分析。他认为古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不同特点: 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古时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欧阳修这诗都属此类。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紧密相关,如金昌绪的《春怨》即是。这首《梦中作》,确如升庵所说,写的乃是秋夜、春宵、棋罢、酒阑等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又是浑然天成,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宋诗精华录》)

这诗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显然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新唐书·裴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00
  • 烧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寓意

      《烧衣》是出自《 笑林广记》中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烧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一最性急、一最性缓,冬日围炉聚饮。性急者衣坠炉中,为火所燃,性缓者见之从容谓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32
  •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豆蔻》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心腹胀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9
  •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8
  •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20
  • 欧阳修文集――卷一二九・笔说〈计十九条〉

      【老氏说】   “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不必更言其余。然老子为书,比其余诸子已为简要也,其于核…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10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