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 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以《山行》为题的诗中,杜牧的这首七绝历来脍炙人口。这首《鲁山山行》虽不如杜牧的《山行》著名,但也很有特色,不愧佳作。

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岖,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如何能够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多么闲适!多么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那么“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是不是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呢?也可以作肯定的回答。“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 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方回《瀛奎律髓》评这首诗说:“尾句自然;‘熊’‘鹿’一联,人皆称其工,然前联尤幽而有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四说:“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如《东溪》云:‘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山行》云:‘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春阴》云:‘鸠鸣桑叶吐,村暗杏花残’,《杜鹃》云:‘月树啼方急,山房人未眠’,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也。”这些意见,都可以参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满江红千古东流赏析

      《满江红·千古东流》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3
  • 文言文《曾子杀彘》翻译及道理分析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7
  • 苏辙《伯父墓表》阅读答案解析附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句式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句式知识点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初中文言文的`一些常用知识点:特殊句式和古今异义,这些只是文言文学习模块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其他大家需要在平时积累的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9
  • “笑舞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全词翻译赏析

    “笑舞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出自谢懋《风入松》 风入松 老年常忆少年狂,宿粉栖香。①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②笑舞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 事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3
  • 白居易诗词《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nbsp…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