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_2400字

《孟子》读后感2400字

孟子谈论的范围很广,对国家前景思考很多,但多数国策建议实际上远远超越了其自身能力、见识、经历与水平,很多是把儒家原则简单化、绝对化,成了沽名钓誉、不求实效的空谈投机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性善恶既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轻言人性善,自然要求百姓交出尽可能多的权利由政府代理。

李宗吾将中国谈论人性的总结为五家: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人性无善无恶,扬雄说人性善恶混杂,韩昌黎说人性有三品。这五种,同时并存,竟未能折衷一是。

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意思是说:导之以善则善,诱之以恶则恶。这种说法,就是《大学》上“尧舜倡导仁义,人民就仁义,而桀纣推行暴政,人民也变得恶劣”的说法。孟子的驳论,是一种诡辩,宋儒不体会孟子的错误,极力贬斥告子。孟子以比喻达到回避、改换问题的目的,没有说服力。反驳者可以说:“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把人分为君子小人本来是孔子一个不高明的发明,然而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奇妙,自从发明了君子小人的分野之后,士人果然就分成了君子与小人两个团体。儒学对士人的人格提出了不现实的要求。摆在士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极端道德主义,为了天理而活,灭绝人欲,整天把自己关在圣人之道的刻板模子里,活得战战兢兢,如履深渊,充满了悲壮;另一种则是极端现实主义,这种人承担不起崇高的生命目的,干脆就向身体里的自然欲望投降,既然没能力遵守过高的道德原则,干脆就不要任何原则,为了利益,不择任何手段。明朝士大夫争相标榜道德,崇尚气节,忠臣辈出,为历朝之最。然而,有明一代,士大夫中卸去所有道德负担,不要任何廉耻的人也比历朝为多。”​​​

这句摘自江南愤青陈宇《一部明朝看现世》的话说清了一个逻辑:

跟儒家一样,强求过高标准,能达到标准的人极少,导致绝大多数人表面迎合,实则毫无底线。

如果比儒学君子要求更严苛,那只能造就1%不到的迂腐无用的真君子,和超过99%的满口仁义但行为毫无底线的岳不群。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或许是“何不食肉糜”式是古非今的古代白左,将“三代之治”虚构为事实作为辩论依据。他的成名一是靠指鹿为马式的诡辩术与不合逻辑不具可行性自作聪明式的政论,二是靠和白左一样迎合百姓情绪和廉价善心。

孔子至少还是能够直面现实,能够聚集善于纵横捭阖的子贡等一批实干家。孟子则成了沽名钓誉、不求实效的空谈投机家。投机取巧者通过鼓吹至高的道德口号,让其他人承担由此引发的负担,然后自己从中赚取最好的道德名声。

可惜的是,汉宣帝批判的孟子式俗儒,从来是儒家中的绝大多数,但他们特别善于求名,易位于大儒之列,也特别易于成为语言很道德,行为极自私的伪君子。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zhèn)。’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舜之饭糗(qiǔ)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zhěn)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jiàn)耳。”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微博用户Aubrey-21说:“《孟子·章句》曾云: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屈从,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第一点就是父母有错就要指出来,不然就是陷亲不义。《孟子》等儒家典籍从来不推崇愚孝。愚孝其实属于不孝。而无条件原谅父母自然属于愚孝之一,反而是不孝。

只有在父母自己知道做错,并且作出有诚意的道歉才可以原谅。又如父母不体谅儿女,儿女也没有必要体谅父母的。父慈才能子孝,也就是父母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子女孝顺原谅才是应该。《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并非只有养育之职,还有教导之责,但这教导并不包含体罚等精神伤害。

所以子女并不需要无条件原谅父母的,因为那属于违背孝道。不过子女虽然可以不原谅父母,但亦应该尽到养育父母的责任,因为这个属于法律责任、法律义务。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伪善、没有道德担当的典型体现。而对毫无瓜葛的禽兽进行关心,可以很容易被包装成高尚的德行,是一种通过极低成本赚取名声的道德捷径。与一般道德偏重于默默无闻的长期付出相比,伪善者的道德更偏重一时兴起的顺手施为和精心策划的修饰摆拍。事实上,尽管缺乏真正的责任感和勇气,但与懒惰之人鼓吹不劳而获的极端福利政治一样,这类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私之人宣扬不劳得誉的欺诈,实则是对老实敦厚之人的蒙骗。

要么不要吃,要么不要立牌坊,自以为高尚。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0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叙事经济学》读后感2000字

    《叙事经济学》读后感2000字! 文/张磊 在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理性人假定和完全信息假定。经济学家习惯用量化分析的方式,把许多易感知、易追踪、易整理的定量…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58
  • 《千家诗》读后感350字

    心 灵 奇 葩——读《千家诗》有感 徜徉在诗的里,沉浸在《千家诗》的诗情画意之中,闻着那一朵朵心灵奇葩,我的心得到了震撼,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诗歌的博大精深。…

    读后感 2022年5月29日
    192
  • 《甘珠尔猛犬》读后感400字

    《甘珠尔猛犬》里讲了许多感人感人心扉的故事。 其中我最爱的是猛犬都日波和哈克,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日波都因为生活在高原上,并且在它年轻时,咬破了越野车的轮胎而有了点名气。因此买狗…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502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陈坤 本书是演艺界实力及偶像派代表人物陈坤的处女作,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西藏行走的文化随笔作品。通过对其童年时期、大学时代、演艺阶段、行走西藏等不同经历的真实回顾,以“行走…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102
  • 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98
  • 《同桌冤家动物园》读后感200字

    读书是一种乐趣,伍美珍你们大家是否有拜读过她的文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同桌冤家园》,对我来说读到一本好书是一种快乐,而这本书就是我近期读到的其中一本好书。 至我读这本书起,我就被…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2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