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读后感900字
因为偶然入了汪曾祺的坑,于是看了《西南联大》纪录片,再追到这本前北大校长的日本炮火下写成的又是一部回忆录又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从1842年中国失去香港,到1941年圣诞节日本夺取香港这近100年间的中国变迁。
蒋公生于前清,开蒙于私塾,考过科举中过秀才,念过西式学堂,留学过美国,参加过华盛顿会议,见证过孙文去世,做过国民政府官员,建立浙大,主持北大,建立西南联大,经历过日军的炮火,最后追随国军退居台湾。这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他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参与并创造了历史。
而作为一部近代史,蒋公从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洋火、时钟这些西洋小玩意的渐入,到煤油、电报、火车、轮船这些现代工业随着西方殖民炮火迅速的传入并猛烈的冲击着千年稳定不变的农业中国。随之而来一系列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思想意识,政治结构的瓦解和重构,以及在这惨烈过程中的阵痛: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失败的议会尝试等等。中国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西化,现代化,工业化的历史洪流,只准曲折前进,没有退路。
最后一章可看做社会学论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比了中日,中美,和对战后重建中国的期望,只是没有机会付诸实践了。另外国民政府十年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铁路公路航线还是财政土地政策教育军事提高妇女地位等等,并不像我们曾经学的历史课本上所说那十年就在围剿。从蒋公角度讲述的西安事变以及当时人们的反应,也是大陆不会有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历史真相吧。
“中国胸襟宽大、生活民主,而且能自力创造。她是学者之国,最受尊敬的是学问,最受珍视的是文化。”可惜当年联大三个校长,一个死的太早,两个去了台湾。学问和文化被扔掉了70年。所幸近年来国学又兴起,亡羊补牢,尤未晚也。
引用蒋公的话“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 希望祖国日益强大,不负前辈负荆前行。
——记于20190108周恩来逝世4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