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五十年》读后感_800字

《在华五十年》读后感800字

在看这部司徒雷登自传体“在华五十年”之前我先去了网上做了一番备课,试着不带任何政治色彩、不受红色史书影响客观看待一个美国人究竟是何种原因在中国待了大半生。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其父是美国长老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十几岁回美国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在国内工作成家,没几年接受了长老会派遣回中国传教,这一待直到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返国;1962年逝于华盛顿。个人角度客观地说,司徒雷登在华50年的历史成就可以分两个阶段,国共内战前他是一个传教者、教育家、学者;内战开始到返回美国他是一个外交家、美国政府在华代言人。他亲历了苦难中国的岁月,为当时中国苦难人民尽了一个传教士救苦救难的义务;尤其是燕京大学的创立是其作为教育家最大的贡献,回国筹措办学资金,当时的数百万美元绝对是个庞大数字;燕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各界人才,也充分利用教会学校身份保护救助了很多爱国学生,这是司徒雷登博士一生对中国最大之奉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接受美国驻华大使一职是最大的失败,有其自身角色受限的因素,正如他本人所说,没能促成国共建立联合政府是毕生遗憾;解放军打过长江他还待在南京,受华盛顿制约不得不返回国内,这就是毛泽东颇有名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由来。
毛先生这篇文章是把司徒雷登当作美帝国势力在华溃败典型加以嘲讽的,个人觉得不够客观。作为美驻华大使调停国共两党是其职责所在,使百姓免于战火也是其传教士义务;毛先生拿司徒雷登当美帝揶揄就显得不够大气了。正如闻一多冰心等知识分子评价司徒雷登那样、称他为真正爱中国的教育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比较中肯的。
司徒雷登的妻子葬于杭州,其死后多年也魂归中国故乡,与妻子团聚,杭州目前仍有其故居对外开放。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半个世纪,无论他的信仰如何,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一定是至深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2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读后感_700字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读后感700字 足球带来的回忆太多了,10岁开始接触足球,因为从小个头长的快,进入初中就选入校队踢球,那个时候因为脚力大,担任的是后卫,从小房间里面贴满…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45
  • 《跑出一片天》观后感600字,电影《跑出一片天》观后感600字

    【第1篇】 《跑出一片天》这部电一影我一口气看了两遍,里面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小主人公李小天从小就没有一妈一妈一,靠买砂锅把他养大。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对小天寄予厚望,希望小天能…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91
  • 阅读《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1500字

    阅读《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1500字: 什么是责任?以前作为学生时感觉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工作之后对责任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告诫自己要尽职尽责,认真仔细的完成自己…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2
  •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很喜欢和一起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借大和小之间的对话,把最原始的母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了!当…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96
  • 《李尔王》读后感1500字

    李尔王读后感1500字: 李尔王,相比哈姆雷特逊色太多,主要讲述了几种矛盾的社会关系:老人与子女、私生子与继承权、畸形的爱情,同时通过对两个家庭的纠葛,利用谎言与真相,把矛盾推向了…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23
  • 读《拔苗助长》有感400字

    ,你们知道《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吗?先让我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宋国有一位农夫,他很关心自己种的庄稼,每天都到田里去看。见禾苗长得很慢,心里很着急。他开始整日思索让禾苗快些…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1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