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_900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00字

很压抑。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会在脑海里想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但这些数字过于庞大,真实却又抽象。看到经历过这事件的人们描述自己的感受,他们或语无伦次或失声哽咽,那是何其痛彻心扉…每天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气氛中,因为这不同于虚构的恐怖故事,它真实的发生了,在1986年4月26日,的的确确的发生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

令人毛骨悚然的往往是真实的历史。但我也知道,我们对于真实的历史的掌握也不过冰山一角。毕竟我们就处在历史之中,怎么可能会有上帝视角呢。

我们在这个社会,不过渺小如草芥。当统治者决定你不可以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时,你就只能被蒙在鼓里。物理学家知道,但他们的声音却不被允许发出。最可怕的是民众自己并不自知,直到惨剧发生,官员中饱私囊,商人投机倒把,被污染的货物仍旧流入市场,人性在那一刻被上帝一览无余。如果有上帝,他会笑吗。

核,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知之甚少,也就出现了书中提到的那么多切尔诺贝利人并未意识到其破坏性。不肯离开,不肯改变,直到核一点一点摧毁他们的天真。这像是一场噩梦,持续着并将一直持续下去。即使知道,但却又束手无策。

那些清理人是英雄吗?或许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清理人,那么残局如何收拾,可每一个清理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但历史给所有他们烙上“切尔诺贝利人”这一标记,国家赠与他们奖章,给予他们金钱。但他们或许并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在选择踏上那片土地时,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他们同时也选择了给家人给自己的无限绝望。伏特加的作用不仅是保护身体,更多的是麻痹神经,带来心里安慰。

总要有人站出来说出事实的真相,哪怕过了几十年。他们不是作为所谓的切尔诺贝利人,而是作为一个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父亲,一个幸存者…来讲述自己所见所闻。让我们看到冰冷数字以外的独属于人的感情。爱也好,痛也好,都是那么深刻…

究竟谁该为这场事故负责?眼下的和平也像是假象了,危险无处不在。到底要有多少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才能消停呢。

如果不吸取教训,那这一切毫无意义。

此刻,我坐在大巴最后一排,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水,寒冷却是从心底升起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3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狼婆婆》读后感500字

    对我说:“小时候,住的山沟里有狼,狼会吃人,特别喜欢吃小孩。”我说:“我听过狼来了的故事。” 翻开《狼婆婆》,我看到了狼,眼睛有点古怪,尾巴断了,难道这就是《狼婆婆》吗? 再翻下去…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277
  •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450字

    【第1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 有一本经久不衰的小说,采用寓言故事诗的形式,以兽喻人,影射人类社会,从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这便是法国知名女作家季诺夫人的经典之作《列…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216
  • 《雷锋的日记》读后感600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时,就想起了那位伟大而平凡的人―― 读罢《雷锋的日记》,我感受颇深,他出身于穷…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06
  • 《小木耳和旋转木马》读后感600字

    “书”是我最好的――《小木耳和旋转木马》读后感 我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自从上了后我认识了更多的字,能自己独立看书啦,慢慢地我越来越喜欢看书,书成为我生活中最好的伙伴。 放了,给我买…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167
  • 《诗性正义》读后感1500字

    文学想象重塑公共生活! “先生,我叫托马斯·葛擂硬。一个只讲实际的人,一个只讲事实、懂得计算的人。我本人为人处世都从这条原则出发:二加二等于四,不等于更多,而且任你怎么来说服我,我…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55
  • 《楼里来了新邻居》读后感1000字

    作者:艾佳之城 对于新事物,人们往往会充满新奇与胆怯,甚至有点小畏惧。因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抱有神秘感与排斥感。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呢?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对待新事物,则成…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