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_900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00字

很压抑。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会在脑海里想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但这些数字过于庞大,真实却又抽象。看到经历过这事件的人们描述自己的感受,他们或语无伦次或失声哽咽,那是何其痛彻心扉…每天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气氛中,因为这不同于虚构的恐怖故事,它真实的发生了,在1986年4月26日,的的确确的发生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

令人毛骨悚然的往往是真实的历史。但我也知道,我们对于真实的历史的掌握也不过冰山一角。毕竟我们就处在历史之中,怎么可能会有上帝视角呢。

我们在这个社会,不过渺小如草芥。当统治者决定你不可以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时,你就只能被蒙在鼓里。物理学家知道,但他们的声音却不被允许发出。最可怕的是民众自己并不自知,直到惨剧发生,官员中饱私囊,商人投机倒把,被污染的货物仍旧流入市场,人性在那一刻被上帝一览无余。如果有上帝,他会笑吗。

核,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知之甚少,也就出现了书中提到的那么多切尔诺贝利人并未意识到其破坏性。不肯离开,不肯改变,直到核一点一点摧毁他们的天真。这像是一场噩梦,持续着并将一直持续下去。即使知道,但却又束手无策。

那些清理人是英雄吗?或许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清理人,那么残局如何收拾,可每一个清理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但历史给所有他们烙上“切尔诺贝利人”这一标记,国家赠与他们奖章,给予他们金钱。但他们或许并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在选择踏上那片土地时,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他们同时也选择了给家人给自己的无限绝望。伏特加的作用不仅是保护身体,更多的是麻痹神经,带来心里安慰。

总要有人站出来说出事实的真相,哪怕过了几十年。他们不是作为所谓的切尔诺贝利人,而是作为一个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父亲,一个幸存者…来讲述自己所见所闻。让我们看到冰冷数字以外的独属于人的感情。爱也好,痛也好,都是那么深刻…

究竟谁该为这场事故负责?眼下的和平也像是假象了,危险无处不在。到底要有多少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才能消停呢。

如果不吸取教训,那这一切毫无意义。

此刻,我坐在大巴最后一排,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水,寒冷却是从心底升起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3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700字

    一代才女的情爱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 她的风韵在我心里间流动,手中的书卷上是张爱玲那张姣好的面容。 旧上海笙歌而起,她藏匿公寓,不愿多语,笔尖缓缓地在纸上书写她的传奇。 旧…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41
  •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800字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首小诗,我悲喜交加。回想起香港那一段屈辱史,我感到无比悲痛,但这最后一分钟洗刷了百年的耻辱,我能不感到快乐吗? 《最后一分钟》表现了作者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这…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85
  • 读《神奇图书室》有感400字

    我读完了一本书,叫《神奇图书室》。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已经看过一遍了还要看,不论看几遍也不厌。 这本书写了英国伦敦一所小学的学生代表来白云小学进行一次一个月的交流,白云小学一个古老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97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400字

    作者:momo 本书全文都在说明和论证“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犯罪或失败(生活或婚姻)的原因在于合作能力的缺乏或阻碍。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可追溯于儿童时期,一般是在5岁之前,孩子的人格…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53
  • 读《妈妈走了》有感

    瞧,那棵玫瑰发出最耀眼的红光。殷红的玫瑰花似绒球,花瓣上闪亮着晶莹的露珠,清香就从那俏丽的瓣层中散发出来、散发出来,越来越远……然而就在它开得最绚丽时,竟突然间凋零了——妈妈走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07
  •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600字

    亲人,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们成功时,他们给我们鼓励;我们失败时,他们给我们安慰。可是,有许多人在金钱面前,对亲人十分冷漠,忽视了平时的情意。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我的叔叔…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