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谈人生得失》读后感900字
上大学最早接触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当时读来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觉得叔特别的有意思,尤其对他提出的“钟摆理论”赞叹不已。如今重看他的著作,才发现原来一直都没有真正了解过他的思想,众人皆说他悲观,我便也认为他悲观,毕竟他一再强调,世界是悲观的,活着是痛苦的,快乐是消极的,人生或无聊或痛苦。
表面看来,叔本华似乎是悲观的,但仔细想来,人生难道不正如此吗?人生的虚无缥缈感,人生的无助无力感,恰恰才是生活的本质,这是无论用多少的粉饰美化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都无法掩盖的真相。如果不承认这一点,要么你对生活从未有过痛苦的体验,要么你缺乏勇气。
恰恰因为叔本华对人生痛苦本质的深刻揭露,他才恰恰是积极的。所谓的快乐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瞬间感受,享受物欲并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叔本华提倡“禁欲”的人生。说到“禁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都认为人生是需要忏悔或赎罪的,他们几乎一致的认为,人生是个受难修行的过程。不管我们认同与否,这至少揭示了一个真相,人性是罪恶的,至少部分是,同时,人生也是痛苦的。
叔本华所谓的“禁欲”思想,其实是让人们不要过度的去追求物欲,物欲的满足带来的是瞬间的快乐体验,而人生真正的幸福不是向外求索,而是向内求索。在所有的幸福中,健康胜过其他一切的幸福。幸福从某些程度上来说,意味着的是自我满足。
人生,不要回避痛苦,要忍受孤独,而这绝不是悲观,而是洞悉世事以后的豁达与升华,因为唯有懂得,我们才会选择慈悲。叔本华以其看似痛苦论的悲剧论调,向我们揭示了实则积极的生存法则和生活方式。
最后想说的是,读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就立刻想到了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搜索以后果不其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果然是受到了叔本华“唯意志论”思想的影响。除了弗洛伊德以外,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尼采、维特根斯坦、屠格涅夫、王国维等等。
总之,不读叔本华,我们便少了一次审视人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