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读后感1100字
先生一生所主张的便是凡事好的进步都拿来,阻碍正在进步或者将要进步的绊脚石必须彻底毁灭。
他深爱着他那“广漠美丽最可爱之中国”,却又憎恶中国社会那厚重的毛病,他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最忠实的儿子,他一生都在捍卫她的美丽与可爱——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绝不允许她患病,更不允许其他的儿子去捧杀她,败坏她,蛀空她。
先生的《拿来主义》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它阐述了一个大国及大国民众该有的气魄——拿来(敢于去主动接纳及占有,而不是被强迫灌输,乞讨施舍),但拿来之后,还须改良并善用(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而面对国粹则应保留精华,去其糟粕(为记录历史,如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拿来是一种气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然而,拿来之后,更应保持一种清醒: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早期一九○七年的《中国地质略论》、《文化偏至论》,还是晚期一九三四年的《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无一不是爱国发愤图强之作。其一生的战斗,由始至终围绕着国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民生所展开,从而在自由·平等·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人国”的黄金世界,复兴那个“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中国,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由此可见他是民族主义者,终其一生所奋斗、谋求的也都是的吾国吾民的生存及发展。
所以当面对属于孩子们的时代——未来之时,他极力攻击【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这一不合理的社会倒退现象,一意提倡牺牲作为父亲的现在,换取孩子们未来的进步发展,使孩子们能够在未来幸福度日,合理做人。
正如他自己在《我们怎样做父亲》所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下面摘录先生早期的美与理相结合的文字:
“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中国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中国地质略论》
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文化偏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