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记》读后感800字
文学的意义之一:记录
出梁庄记,一本听起来颇像小说的书,实际上却是一本纪实性的散文集或者说是采访录。
书讲了什么呢?大致是以梁庄村里多个外出打工者的经历为线索,记述他们的生活,记录这些流浪在外为了生活挣扎的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完成《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中国在梁庄》叙述的是作家与她的故乡,而《出梁庄记》则是中国的细节与观察。在梁庄,望故乡;出梁庄,见中国。生活在梁庄和出去打工者原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出梁庄记》是梁鸿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者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为此,梁鸿探访10余个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最细节的观察。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这些在评论家里眼中颇为严肃颇为浩大的记录,在我看来却是一般。第一,记录性的文字过于干瘪,过于生硬。读这样的文字实在是提不起兴趣。第二,不是很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地域,强调城市。可能是基于被采访者的经历而做此分类,但实在是没太大意义,因为这些事情任何地方都可以遇得到。第三,完全是个人原因,有类似家庭背景的我对于文中所记录的事情可谓是非常熟悉了。读一个你已经非常熟悉而且语言还非常生硬的故事,我实在是集中不下来精力,所以这本书读了前四章就果断放弃了。这两颗星,完全是对作者用心的肯定,至少她在关注着中国底层的一些细节,这种态度值得每个写文字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