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800字
谈谈香格里拉这个意象
西藏因为其独特的环境,总是会被人们赋予很多幻想,也令很多人神往
看这本书的时候,提到喇嘛寺,脑海中反复浮现出色达佛学院的画面
色达佛学院也是位于青藏高原深处的一片规模宏大的喇嘛庙,个人并不信仰佛教,但想要看看虔诚的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班车两天才到佛学院,下车的瞬间,我敢说那是我至今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我站在山脚下,抬头看到的是蓝天映衬下满眼的红房子,涤荡心灵
目光所及之处,除了蓝天白云,就是红色的房子,穿着红衣服的喇嘛和觉姆,还有一路沿着班车的行迹长跪而来的信徒
生活单调,跟着信徒们听了一节课,光着脚盘腿而坐,一节课大概上了三个半小时吧,首尾齐声诵经用了约两个小时,中间一个半小时讲授经书。
很遗憾,因为时间匆忙,只能在佛学院住一晚,没能深入的去了解,也有些庆幸没有深入去了解。因为其间也和信徒们聊了很久,但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突然让我有些恐慌,当时的认知里,更有些玄学的意味,虽没有皈依佛门,也是怀着敬畏之心,不敢冒昧,遂选择终止聊天而起身离去。
佛学院的条件没有本书中所描述的那么乐足,更像是一种苦修。但如年轻的马林森,其实我更相信事在人为,也许我更是个实用主义者吧,也不太能理解日复一日的这种苦修最后会收获什么?但这些都在看完天葬后释然了,都只是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又何必拿自己的意志去衡量他人呢?
杨牧曾说过:不赞美,不责难,但求认识和了解。
色达佛学院是我至今去过最独特的一个角落,但应该不会再去第二次了吧!如果我会再去,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也许会多呆些时日,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他们。。
某种程度上说,这里也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静谧之地,一个内心深处又有些割舍不下的柔软
最后送诸位一句话:
你可以不信佛,但你要向善!常怀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