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原著小说)》读后感800字
第一本没点开就买的书,不过和自己想的不大一样。
以为它会是一部浩浩荡荡的长篇,把个中的人物纠葛娓娓道来,然而却简单得有些尴尬。不禁想到龙一的《潜伏》,当时一腔热血读原文,却终于在无尽的怅惘之中放下那短而又短的短篇。
然而,《潜伏》电视剧中不懂的机构名称,并没有阻碍你理解剧情,所以《麻雀》电视剧里略显浅薄的人物关系,也并未叫你将它抛开。
可是对于原文,多少还是会有一些意犹未尽。为什么不写成长篇呢?为什么不能再细腻一些,再温柔一些呢?或许陈深和徐碧城的爱恋因着简单叙事而显得比电视剧更加深刻,然而李小男对陈深的爱却只剩下一件毛衣,唐山海对徐碧城的爱也只有临终前的一句我爱她。不满足。应该再多说一些的,应该让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条清晰的感情线,如此才能精彩。
可是编剧和原著作者竟然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同名的话。这或许能够解释我的疑惑。男作者或许不屑于描写人物情感,他们或许是一个个福楼拜,只是客观叙事,不带自己的任何情感。而相对于那段历史,人物之间隐秘的感情显得多么微小,如何配得上耗费许多笔墨呢。
先有了文本,作者只想讲一段故事,其中的重点与关键,他自有衡量。而到了电视剧,为了观众,他才不得已加了些许麻烦的片段。
及至看了捕风,才更加明白。
这样的时刻,愈是激烈的情感,愈要予以掩饰。冷静克制,方显深刻。压抑下的情绪暗示,远比无牵无碍地显现来得更为猛烈。
因而,虽然五脏俱全,却也只得以麻雀之身存在。
另外,一直在想徐碧城的更合适人物设定,可是想了很久都没想通,索性就不想了,随她去吧。
还有,捕风里陶大春的胸前纹上了苏响的名字,这么浪漫的情节,真的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啊。因为如果陶大春被捕了,岂不是会让人怀疑苏响么?这都被我想到了,太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