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长诗》读后感_800字

《洛夫长诗》读后感800字

“诗,是存在的神思”
洛夫,这位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台湾诗人,的确是将其“神思”,赋予创造性诗文,从而唤起读者心中意像的高手。
什么是“冷”?那是“月光踩着蛇的背脊而来”;什么是“挣扎”?那是“试图从盲童的眼眶中,挣扎而出的太阳”;什么是“宗教”?“野生植物,从这里走到那里;让一个无意的祝祷与另一个无意的忏悔相识”;什么是“徒劳”?“一匹巨兽的齿缝间,争论唇膏与地狱的关系”。
现代诗,读不懂吗?那也许就是诗人的艺术表达极限超过了你的欣赏极限,而所有好的诗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游走于这两种极限之间。洛夫称学院派的艺术为有靶子的,因袭的,死的艺术,而现代艺术,是活的,无靶子的;创作者在为“一种印象,一种感觉,一个梦幻,或一个面貌不清的观念,找到一个最妥切的形体来取代”。
本书挑选了两组洛夫长诗来表达诗人出众的意像创造力。第一首《石室之死亡》创作于作者三十岁时,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在金门炮火声中,忍受着一种死亡与被放逐的困苦。读时,我会感到一种冷,墓地的冷。战火中生命的无常, 就像“破裂的花盆,不敲亦将粉碎”。第二首《漂木》,是他晚年在温哥华,“二次漂泊”后写下的诺奖提名作。在这里,我看到的,绝非简单的乡愁,而是一种穿越时空地域的,追寻精神家园的大寂寞与大失落,是一曲失声天涯的生命之歌。当年那棵被“历史锯断的苦梨“,“已非今日之是,亦非昨日之非”。他的原乡梦,不是椰子树和“满身淤青的岛”,也不是“中山路”变成的“解放路”,而是就在他的胸中。
小有微词的是,《石室之死亡》,有些小节是单独发表,有原题的。如将原题标注放在这些小节之前,而不是之后,会大大方便读者。
不过,瑕不掩瑜,诗本身是极好的。洛夫老人,你终于以你的笔对抗时间了。木可朽,但我看到了那定在里面的,倔强的钉子,还有那些永远飘在空中的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78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跳跳虎不会爬树了》读后感400字

    在星期六早晨,我兴奋地拿起一本叫《墙角小屋》的书,仔细地看着。其中,一个叫《跳跳虎不会爬树了》的故事十分吸引我。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里面的内容也十分精彩。一天,跳跳虎和小豆来“…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162
  • 《白雪公主》读后感150字

    白雪公主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孩,恶毒的王后(是白雪公主的继母)知道白雪公主比她美之后,就一心想害死白雪公主,几次设计都差点使白雪公主丧命、好心的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并收留白雪公主,最后…

    读后感 2022年6月25日
    92
  • 《海鸥乔纳森》读后感400字

    坚持不懈,不忘初心 ――读《海鸥乔纳森》有感 “到底有没有像天堂一样的地方?没有,天堂不是一个地点,也不是一段时间,天堂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当看到这句话时,你可能会有一点儿不解,不…

    读后感 2022年7月8日
    269
  • 圣经故事读后感350字

    本书纯为看多雷插图的话感觉良好。但如果逐行扒字的话,难免有点遗憾。这是一本经过改良后的圣经故事,主要包括新约和次经,故事编排并不是按新约原本,而是打散后再归结成一个一个故事,优点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17
  • 昆虫记读后感350字

    【第1篇】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金笔组织的“21天小书虫”阅读活动,收获很大,感触也很深。在这期间,我读了很多书,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布尔的《昆虫记》。 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法布…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111
  • 《白天鹅红珊瑚》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白天鹅红珊瑚》读后感 是非常伟大的,每一们都是很不容易才把孩子养大的。读了作者沈石溪写的《白天鹅红珊瑚》这篇小说让我看到了天鹅的世界,如此详细,如此逼真,让我回味无穷…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10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