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读后感800字
拜读吕思勉先生的著名史学作品《中国简史》,读完,想写一点书评,以表自己对这本书的欢喜:
读书当各随其时的事实解之,不必执定成见,亦不必强以异时代的事情相比附。
——吕思勉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代表性论著之一,完成于1939年,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中国简史是历史课中最难讲授的一门课,中国简史也是历史学科中最难撰写的一部书,其之所以难讲、难写,那是因为中国历史年代长,内容多,史料又非常丰富,凭一人之才气学力,要在有限的课时或数十万字的篇幅内,向读者学生传授全面系统而正确的中国史知识,决非一件容易的事。
吕思勉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的他,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
吕思勉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是我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标榜任何一派,而是别具一格的一家。但长期以来,在史学研究中,学者们比较重视对陈垣、陈寅恪、钱穆等人的研究,对吕思勉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这与吕思勉在学术上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史学界亟需加强对吕思勉史学成就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史学思想的研究。把握他史学思想的特点和精髓,这无论是对于更好地继承、发扬他的史学思想,还是科学地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推进当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
——吕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