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之旅》读后感1400字
本书不是文学作品,可以说是长篇游记,所以就不从写作形式和文采上来品评了,价值不大。
那么就从莱奥的故事本身来讲讲。
莱奥是生活在伦敦的一个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厌倦了大都市里钢筋水泥孤独冷漠的生活,想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重建新的生活模式,找回自我,找回人与人之间的温存和关怀。
其实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我们,谁又没有这样的困扰呢?
按部就班的生活早就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独立冷漠,干练高效。除了自己的圈子,从不去关心日常生活以外的人和事。从不停下脚步去思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快乐吗?
而莱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切.格瓦拉《摩托车日记》纪录片的刺激下,出发了。
非常好,只要肯迈出第一步,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莱奥能放下优越的生活,接受来自体能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无疑是让人佩服的。
从时代广场开始,每天5美元且钱不能过夜,一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横穿美国最终抵达洛杉矶好莱坞。这样的设定,我最初是反对的。因为,我一直认为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然而好在这个实验并不是把良心和1亿刀放在天秤的两端,只是莱奥的食宿和善意的平衡。毕竟,人之初性本善,调动小小的善意就可以帮助一个处在困境的小伙子,何乐而不为?
最难的就是第一次与陌生人搭讪,莱奥一定有种自尊被踩在脚下的羞辱感。因为没有人愿意接受失败和别人异样的眼光。好在他的勇气获得了一对黑人情侣的关注,接下来一系列事情,真正开启了他的找寻自我的独自之旅。
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疑神疑鬼的女人、疯狂的劫匪、精力旺盛的学生、伊拉克老兵、独立艺术家、相伴走过50年的老夫妻、贫困的一家四口…他们有的无条件给予莱奥帮助,有的有条件交换,有的分享自己的生活智慧,有的邀他加入自己的家庭聚会…不得不说,莱奥的这趟旅程与这个世界实实在在发生了化学反应,真的很精彩。
这次独自之旅对于莱奥来说,本身就是疯狂之举。而在旅程中,他接触到了从来不可能有交集的人,碰到了在伦敦永远也碰不到的事,同时自己也做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疯狂的事。越是嘈杂的背景,反而越能够让莱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充实。因为,自我认同越来越强烈,目标越来越清晰,内心就会强大而平静。
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不是将自己封闭起来抑或顾影自怜,而是走出去,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通过了解陌生人的生活,来总结自己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反省自己的人生。其他人是一面面镜子,影射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照亮了你的灵魂。让你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旅行来一次次激活自己。因为旅行中遇到的过客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也许会给你一个教训,也许会和你分享生活经验,无论如何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而我们也势必会在他们的生命线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着的生命,才显得意义非凡。
莱奥这次独自之旅的意义非同小可,只是他旅程的感悟总觉得是同一个意思在反复咀嚼,还有就是他一直在强调回馈这份善意,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或者说相对于他的获取,他的回馈是微弱的。也许因为行程的原因,或者游戏规则的原因,他从没有多停留几天,和陌生人有更多的接触,从而深度回馈他们的善意。这样反而让这场旅程显得程式化而没那么温情了。比如多停留两天帮助那困难的一家四口,比如和凯瑟琳也许会有高于友谊的发展。
不过也许这就是旅程,浅尝辄止,才回味无穷。
——2019.3.1 Lau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