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读后感1400字
整本书充斥着年轻的激情、理想主义、小男孩式的炫耀,其中几篇是对当代中国大学的批判和期望。
想起那位从丹田中散发着忧郁气息的悲观主义西方哲学老师,那一节节忧郁的西哲课。
想起那位温玉君子的东方哲学老师,——那么多美女同学被你实力圈粉,羡煞我等屌丝——偶尔背着你的古琴,带着全班同学一起逃课到草坪、竹林去临风弹奏、纵论古今,指点江山。
想起那一节节辩论中国未来方向的政治辩论课,全班二十个人分为三派来激烈交锋——分别为西方民主共和派、中国传统拍、特色马克思派——经常激烈到让别的班同学来撵我们下课。
想起断网后,宿舍里的卧谈会,拿着从教科书里学来的各种主义的皮毛来争论国家大事、逐次点评认识的女同学、谈论自己家乡的趣闻往事——四个人,一个藏族,一个回族,两个汉族,每个人的家乡都相隔千里——真的开阔了我的视野。
想起冬天宿舍没暖气,睡前那半小时的扯皮、那每人一口的暖身二锅头。
想起那些以陈寅恪老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标榜自己,将轻狂散播在教室、食堂、宿舍、操场的青春。
十点多的时候还和几个同学一起语音吹牛, 现在想起很多关于大学记忆,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还是接着说书吧:
这本书我用了四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其中部分章节是一目十行过的,很多章节算是许知远的读书笔记,对比出自己的读书甚少,比较喜欢的是关于往事和对当代大学的斥责部分。因为我认为大学应该是一块纯净而崇高的圣地,就像某个大学老师说的“任何主义都是坑,以主义限制13亿国人的智慧,是对中华民族犯罪,而且罪及后人,不可饶恕”——记忆深刻,大学更应该祛除主义的影响,他应该于世而独立,去世俗,少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知道为什么的坚持。大学生应该有着怼天怼地怼空气,批党批共批政府,眼里不容假恶丑——曾经的我们——的朝气和勇气,用独立精神来引导社会的走向,而不是让大学变成一种找工作的资本。
夜深了,想到哪说到哪 也没了顺序了,如今作为一个某国企小职员,在这个老人政治体系里 再没了曾经的年少轻狂,偶尔周末和同学语音开黑时,顺便让从前的轻狂绕过时光。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遇到地那批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让我有着值得回忆的青春。
最后,毕竟步入联合国规定的中年人的行列了,让我们弘扬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迎十九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统筹好两个大局,以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围绕一带一路主题,不断深化四个全面、四个意识,构造五位一体新局面,同圆中国梦,共筑小康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工作了,我还是愿意跟党走的,不要举报我的无知言论[捂脸][捂脸])
最后的最后,让我喝一口放了好几个月的老酒、抽根烟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