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原来如此美丽》读后感900字
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傻子
小时候陪奶奶看京剧和闽剧,也说不上喜不喜欢,就看着戏台上的人儿有趣的紧,他们穿得五彩斑斓,唱着我听不懂的词儿,咿咿呀呀的,有的动作滑稽可笑,有的身段自有风骨,反正也看不明白,奶奶喜欢就陪着一起看呗。
后来奶奶不在了,若遇上乡镇有社戏唱曲儿的,我也会特意占个位置去看看,一方面是挂念陪在奶奶身边的日子,一方面也是好奇,有机会就一出出地看。奶奶曾说:“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傻子。”想起我后来对话剧、舞剧、音乐剧等剧目的兴趣、痴迷和执着,很大一部分也源于童年时奶奶爱看剧。
对于京剧的进一步好奇,源于相声,德云社的相声中有许多关于京剧的唱段和介绍。这本书用简洁易懂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了京剧,台上的唱、念、做、打、服装、舞美、道具、剧本等进行了通俗的介绍。还简略介绍了京剧的来源和名家“同光十三绝”及其后人的发展,对应的剧目和出名的唱段,数得上名儿的基本都有所提及。作者提及她在准备这本书的过程,查阅资料,穿梭于各大剧场前后台,拜访名家等,甚至连穿衣风格都起了变化,这点很打动我。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一段好的感情,在学习和趋于完善的路上不断地蜕变,字里行间也确实能感受到作者对京剧的热情。
曲艺像是另一扇窗,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和人物值得去挖掘。大浪淘尽的那些风流人物也都各有风采,有如富连成的总教习萧长华,自身精通各角的情况下还甘于做人梯,为后世培育人才;有如谭家的七代相传,几代人对京剧无条件的热爱和付出,才有了薪火相传的梨园家族;有如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琴师和鼓师,实则为卧虎藏龙之辈,甚至有“六场通透”之人。这扇窗后掩藏了太多,哪怕揭帘而起一个角,都难掩光华。
随着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心也愈发充满喧嚣和浮躁,似乎我们不停在追求,快消、时尚、新潮,却也永远在背叛,前浪总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然而,在剧场里看三尺戏台上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命运的无常多变,点点滴滴的都有化入骨血的感动,只要台上有人愿意真心实意地演,我都特别愿意坐在台下做那个“看戏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