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读后感500字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阅读时间2018.7.10-7.30
本书从刘邦建国讲述到汉武帝全盛时期,即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如果把汉朝比作一个人,这段时期就是从婴儿到青壮年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主要有四大贡献: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打击整治民间法家、纵横家,提倡儒家思想,垄断仕途,设立太学,禁锢思想;2.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国有企业,3.实现中央集权,制衡相权,设立尚书台;4.西征匈奴,将汉王朝疆域发展为最大。
然而汉武帝也有错误。司马光甚至认为“汉武之恶几于秦皇”。他虽然排除异姓贵族,但让外戚专政,设立大司马大将军,给后世的外戚(比如王莽)独揽大权留下隐患;同时,被后世诸多学者批评独尊儒术是大错特错。
读完易中天讲的汉武帝,对这位雄主的印象更加立体。独尊儒术的他,不是大知识分子,也不懂儒家那一套,但他知道治国,为了国家(刘氏集团)的稳定,他会用各种方法和政治手段。在这方面,像极了汉高祖刘邦。
做皇帝,要为了自家的基业舍弃一些东西。比如立储,刘邦本看不上刘盈,想另立太子,但为了刘家的天下,吕氏的支持,表示无能为力;武帝为了达到目的必须用小人,不能用君子,但他尊敬君子,对直言不讳一心为国的大臣敬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