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读后感700字
如果要去澳洲旅游,这该算是一本不错的预读材料。
我个人最喜欢第二章“在殖民中寻找历史的踪迹”。从1841年第一位游客约翰.胡德描写的,满眼都是带着脚镣哗啷啷走过的罪犯,住着既不挡光又不防虫子的土屋,吃的、喝的、吸的、无处不见苍蝇的蛮夷之地,到淘金热时人们竟可以黄金代替鲜花投向舞台的富饶新大陆,从“尤利卡起义”第一次升起南十字星”,到一战时的澳新军团,二战时科科达小道,作者对这片土地殖民历史的回味颇值一读。
第三章的文学艺术篇,尤其是囚犯的流放文学部分也颇有意思。联想到一百五十万年前第一批登上澳洲大陆的智人,估计也是一群被迫外逃的失败者。但他们创造了大型哺乳动物跨洋登陆的历史,而智人也从此一跃而登上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澳洲,似乎从来就是一片为失败者再生,为受难者再兴的土地。若再联想到《三体》里人类最终逃离地球时,竟又选择了这里,便忍不住要唏嘘一声了。
第一,四,五章都有部分可圈可点之处,但我觉得“搜寻阅读”也许更好 – 想去哪个景点,了解哪个动物,用关键字眼找一下即可。菲利普岛的企鹅,袋鼠,考拉,鸭嘴兽的介绍都不错,但在众多鸟类中居然没有介绍她们的国鸟,尾巴像里拉琴的琴鸟,Lyrebird,也没有介绍她们的国花,路边常能看到的黄色毛茸茸的金合欢,不能不说是些遗憾了。
食品中缺了Vegemite,澳洲人的“酱腐乳”,走到哪里都会撩起他们家乡情结的东西,有些可惜。我拿它代替甜面酱,虽然稍有点苦,但那种发酵食品所特有的鲜味确实可以让人上瘾。
景点中少了几个大自然的杰作,艾尔斯岩石(Uluru乌鲁汝)几乎一笔带过;世界最大的沙岛Fraser Island也是丝毫未提。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啥都没读到,玩时才越发觉得那里处处有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