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的逻辑与常识》读后感1100字
#读书 《信贷的逻辑与常识》 刘元庆著。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银行的对公信贷业务,包括主要的分析角度和风险点等内容。全书内容非常全面,可以看出是作者多年信贷经验的总结。同时全书语言非常流畅,而且经常会出现一些穿透现象直达本质的句子,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值得信贷从业人员反复研读体会,强烈推荐一读。
个人觉的这本书是属于常读常新,每次读都会有不同收获的书,美中不足是只介绍了对公信贷业务,而没有对个人贷款业务进行讲解,非常期待能有续作。由于读的时候划的线太多,造成导出笔记时超过了系统粘贴板的上限,因此也意外地发现安卓系统剪贴板竟然有上限。下面摘录一些比较有启发的句子。
1、「信贷从本质上讲是保守的,它不喜欢激烈变化,希望未来能够重复过去。」银行评分卡模型的前提假设就是未来能重复过去,因此模型都有效时限,需要定期进行优化,符合这个逻辑。
2、「信贷的诱惑在于,收益是当期的,风险是滞后的;利息收入是当期的,本金损失是滞后的。」目前银行业务中就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前任创造了业务规模,把不良甩给了后任,如果激励考核不当,后任就没有动力去清收这些不良。
3、「周期是信贷工作的“大用”,是最重要、最有用的东西,是信贷第一课。」一笔贷款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4、「银行总是在重复上行期放贷,下行期收贷的事情。」这是银行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而且这个行为所千万的风险具有放大效应,一家企业经常与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一家银行收贷,可能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无偿偿还其他银行的债务。其他银行恐慌性退出则会加速企业的死亡。
5、「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全社会债务融资的违约风险,最终都主要由银行承担。」政府财政收入、土地房屋价格、银行的风险,这些其实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所以房价如果暴跌把银行弄挂了,你所操心的就不是买房问题,而是吃饭问题了。
6、「企业财务粉饰及造假的主要目标是利润表,主要手法是多计收入和少计成本费用,从而虚增利润。」面子最容易粉饰,底子和日子却比较难改变。
还有其他很多句子值得反复体会。最后说个题外话,看人说话一定要注意上下文,断章取义的都是耍流氓!
比如「银行是弱势群体」这句话,人家原话是「存款要求高收益,也会间接推高全社会融资成本;需要资金的则批评贷款难、贷款贵,从这个角度说,银行也是弱势群体。」这话没有一点问题,如果咱们不会独立思考研究,只会断章取义,然后搞个大新闻,就把人家行长批判一番,咱们永远只能是naive,比香港记者高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