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鸟》读后感1200字
我不知道月亮上是不是住着人,如果有,他们一定把地球当作他们的疯人院。
——冯内古特
如果你只阅读一遍《囚鸟》,冯内古特一定会把你整晕。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有个性的作家,不取悦读者,完全是自娱自乐。书中的那些人物登场不按时间顺序,也不根据故事情节,当老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人物就被扯出来,就像罗伯特·范德医生不仅及时出现,还写科幻小说,因为老冯想借他的科幻小说表达对现实的失望,渴望逃离的一种心理状态。
冯内古特的《囚鸟》与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有相似之处,都是将虚构的人物融入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引导读者把握那个时代的脉搏。所不同的是肯叔作为畅销书作家很懂得如何取悦读者,而老冯只取悦自己。
瓦尔特·F·斯代布克的父亲是一代美国移民,他给有钱人丹尼尔·麦康开车,妻子帮佣,瓦尔特的乖巧和聪明赢得了主人儿子亚历山大的喜爱,他极力讨好亚历山大因为亚历山大承诺资助他读哈佛,当瓦尔特哈佛毕业生却三进监狱,成为一只囚鸟。老冯通过他一生经历用荒诞幽默的方式描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历史事件,对各种社会现象极尽嘲讽却又无可奈何。老冯是迷惘的,在他看来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老板丹尼尔·麦康最大限度地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生存不下去的工人们组织罢工,最终导致库耶霍加大屠杀,而面对广场上的工人尸体,老麦康却教育儿子:“不管你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这是你们必须做的事情”;原本无罪的萨柯和樊才蒂只因反抗制度的不公允便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最后被当权者判处死刑;积极为工人争取权益的工人领袖肯尼斯·惠斯勒也被送进监狱;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瓦尔特无意间说出克留思曾是共产党,于是克留斯便被诬陷有罪锒铛入狱;水门事件中瓦尔特因窝藏非法政治资金,他和其它涉案人员通通关进有名的白领监狱,书中老冯不时地嘲讽一下这些哈佛毕业的囚鸟们。当瓦尔特第二次出狱,偶遇老情人玛丽·凯塞琳,表面上是一个叫化婆,实际上是亿元资产公司的持有者。看似荒谬,实则老冯是在表达当一个人看透了世人皆将金钱重于一切之后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金钱成了凯塞林沉重的负担。
当年迈的瓦尔特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多年来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都是偶然的。我从来没有拿我自己的生命,或者舒服的生活,为人类冒过风险。我真可耻”。这也是老冯的心声,作为美国自由一代的知识分子,他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都是受困于时代的“囚鸟”——既渴望逃离,又踌躇不前”。如果说这个世界欠冯内古特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那也只能是欠着,因为没有人会在意一只偏离主流价值观囚鸟的想法。这就像那一年的奥斯卡《拆弹部队》完胜《阿凡达》一样,赢在了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