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不是黑的:霍金BBC里斯讲演》读后感_2300字

《黑洞不是黑的:霍金BBC里斯讲演》读后感2300字

信息可以被消灭么?

把字典烧掉, 有何难~

巧的是, 那天 古哥古典 居然花了两集聊这事. (还编了一个非常雷的暴君和科学家的故事, 帮助理解.)

(发现, 无论是谁, 聊到 黑洞话题时, 都不忘捎带上法国人的对这词儿的文化歧视(歧义) — 以及越抹越黑的 黑洞无毛. 好吧, 当个理论物理学家本来也没多少段子好讲, 虽说耳膜都听出茧子来了.)

无论如何, 正主儿聊这事儿, 总是更加畅爽 — 听Stephen唠嗑, 如饮醇醪.

~

.

[ destroying information ]

如果你 洗牌 一副扑克, 或 胡乱扭动 一个整齐的魔方, 似乎原先的 规则 的顺序被破坏, 陷入更加 混乱.

但如果你架上摄像头, 按照视频中的顺序反过来重来一遍, 无论多少步骤, 你总可以将其还原为初始的样子 — 追溯和复原, 只是个技术问题.

在群论中, 称 对称与集合变换. 逆运算(操作) 是其中的基本特征. 对于一个有限集合, 在有限的操作步骤内可以遍历.

碎纸机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 但是, 同样, 如果你架上一部摄像头, 只要其全过程可描述, 可追溯, 就可以复原 — 只是个技术问题 (成本更贵一些, 当然.)

烧掉一本字典, 氧化一条dna, 降解一具尸体, 或者把Terminator投入滚滚熔岩, 都只是增加了难度和成本, 但没有改变其 可追溯, 可复原 的本质.

信息可以被真的消灭么?

理论上, 宇宙中任何基本粒子, 的行为, 都是可逆的, 可追溯的, 符合规律的. (热力学的定律, 并不与任何微观规律冲突, 它只是告诉我们一个统计学的大概率方向, 而已.)

然而, 黑洞呢?

是否例外?

..

.

[ a brief history of black hole ]

经典黑洞

自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问世, 人们就在思考物质是如何 被星体束缚 的问题.

慢速飞行的苹果或炮弹, 总会掉到地上; 但是如果它足够快, 就可以以引力为法向加速度, 一直飞在天上. 此即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v1 = 7.9km/s.

而当初始动能超过 完全克服全部地球引力 所需, 它就可以 真正摆脱 地球束缚, 去向任何诗和远方. 此即 (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v2 = 2^.5 * v1 = 11.2km/s

克服和逃离地球的第一, 第二宇宙速度, 当然与地球质量相关. 于是人们进一步设想: 能束缚光的星体, 需要多大的质量? (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 即是光速.)

这即是经典框架下的黑洞概念.

..

.

光, 引力, 和相对性原理

1865年, Maxwell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计算其速度与光速相同, 于是断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8年(Maxwell死后9年), Hertz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1905年, Einstein发表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搞定了 光速恒定这个经典框架下的bug.

进而, 在思考 惯性质量 和 引力质量 的同一性后, 于1915年以 黎曼几何 创建了引力的场方程, 即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用Wheeler话说:

质量弯曲了时空, 时空给运动指路.

GToR(广义)是 a相对性原理, b引力, c光和谐共存的框架. 只有在这框架中, 才能建立自洽的黑洞模型.

..

.

广义黑洞

1915年, GToR问世一个月, 就算出一个解– 一个理想化的黑洞模型. 如果以事件视界 为其表面, 那么其大小与经典框架下的居然一样. (意外么?!)

1928年以后, 钱德拉塞卡和Oppenheimer陆续提出了 恒星的命运模型 系列:

恒星内的氢氦聚变, 产生的能量与其引力抗衡. 当聚变结束, 燃烧殆尽后, 则会在引力下坍缩. 若以太阳质量为M.

<1.4M, 终为 白矮星 (White Dwarf), 此即 钱德拉塞拉极限

1.4M 到 3.2M 之间, 为 中子星, 此即 奥本海默-沃尔可夫极限

>3.2M, 为, 黑洞.

开始认为, 黑洞是无毛的(无信息), 黑暗的(无辐射). 投向黑洞的物质会渐渐红移, 直到穿越事件视界时, 发出的波长被红移到无穷大– 温度为0.

1971年前后, 学界共识: 恒星在引力下探索的黑洞, 除3个特征外再无它物: 质量, 角动量, 电荷.

即, 在广义框架下, 黑洞是没有信息的– 这是磨学界数十年的魔咒.

..

.

绝对0度

Hawking与Penrose合作发现 黑洞视界面积不减 定理.

与热力学的 熵不减 类比, 1972年, 博肯斯坦将 视界面积 定义为 其熵的量度(无序度), 代表其过程中丢失的信息.

(但Hawking坦承, 他也不知道视界的表面积跟熵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 以及为什么.)

问题在于, 在经典(包括广义)框架下, 黑洞视界是 红移的尽头, 即温度为0.

然而黑洞是有熵的, 即, 有温度, 有辐射. 于是(与热3)矛盾!

(热3由由能斯特和Plank归纳为: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 熵增为0; 而, 在绝对0度, 熵为0.)

热3又称为 绝对0度不可达到定律.

所以, 这不仅仅是什么无聊的信息问题. 因为, 度无辐射黑洞的存在, 是违反(热力学) 时间箭头的!

..

.

Hawking Radiation

光都能捆锁的黑洞, 怎么可能有辐射呢?

于是, 量子力学被叫来救场.

1974年, Stephen Hawking(本书作者)发现, 黑洞可以从视界发射粒子流, (与黑体辐射相似), 有辐射谱 — Hawking Radiation.

Hawking的解释整合了Richard Feynman的虚粒子对理论, 让其在视界成对产生, 一内一外, 无中生有!

其温度由视界表面的引力来度量– 温度与黑洞质量成反比. (质量越大的黑洞 能够存储更多有序/信息.)

即, 随着辐射散失质量, 黑洞温度不断升高, 当达到某温度(温度有上限么)时, 以爆发告终.

在Plank单位下, 熵为视界面积的1/4. (S = π r^2)

Hawking Radiation是Einstein以后引力物理最伟大的成就. 在此框架下, 引力, 量子论, 和热力学得到优美的统一.

观测的麻烦在于, 太阳质量的黑洞, 其辐射温度只有2.7k, 完全淹没在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下; 而小质量的黑洞, 只能从宇宙创生之初寻找 — 即 太初黑洞. 迄今还没发现. 于是Hawking自嘲说, 快点发现了, 我才能得诺奖.

..

.

黑洞信息悖论

因为黑洞被认为是 除质量, 角动量, 电荷三者外, 再无其它信息 的单纯存在 — 即 “黑洞无毛”, 毛即信息.

(柏肯斯坦猜测, 黑洞的熵和辐射是均匀分布在表面的.)

于是, 关于 进去的信息去哪了 这个问题, 出现几派观点:

1/ 信息被完全消灭了, 2/ 信息被捆锁在黑洞里, 最终烧成一个信息核(Plank尺度的一个信息奇点), 3/ 信息可能原路返回宇宙(编码在Hawking Radiation中), 4/ 信息不能回本宇宙了, 但可以平移到其它宇宙去(可能是一个婴儿的宇宙, who knows..).

Hawking本人的观点, 依次思考过1,2,3,4.

..

.

超平移对称

1962年, 人们发现平坦时空内存在 超平移对称. 其中的 软引力子 携带某种 荷, 无能量, 有角动量.

于是2015年, Hawking意识到静止黑洞的视界, 也存在这种 超平移对称. 与之相关的守恒荷, 称为 引力的软毛 — 与黑洞的 质量, 角动量, 电荷守恒 的 三根硬毛 相对应.

在这个设想下, 借助更高维的模型(至少是5维, 或许是11维), 信息或许可以穿越到其它的平行宇宙中去 — 就像 Chris Nolan的电影 Interstellar 所展现的那样..

..

.

~

学界都认为, Stephen Hawking的最大贡献是 Hawking radiation — 理论完美的融合了, 引力, 热力学, 和量子力学.

然而Hawking自己最自豪的是提出 量子宇宙学的无边界设想– 并不是 “奇点” 和 “大爆炸”. (这在其 The Grand Design 中, 有更详细的讨论.)

如果将Hawking 毕生的成就浓缩为两句话:

1 黑洞辐射贯通引力, 量子和信息.

2 量子无边界让宇宙无中生有.

关于黑洞是否违反时间箭头, 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 也许答案是惊人的yes. (Penrose认为, 在极大尺度下的引力具有 负熵. 但这不是本书的话题.)

引力本身似乎就是宇宙常规法则的一个例外 — 或许其真如interstellar那样, 可以穿越时间的阻隔..

.

这是一本小书 (只有两个演讲, 一个续篇), 却带给读者一个宏大的视野, 无穷的想象, 无界的宇宙, 和莫大的快乐.

bravo!

~

.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1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感恩故事全集》读后感800字

    记得上学期我在班级被评为“三好学生”,可开心了,答应作为奖励送给我一本书,在焦急的等待了几天之后,爸爸终于有时间带我去书店了,可开心了!  来到书店,我如饥似渴搜寻着我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37
  • 读《皮囊》读后感600字

    读《皮囊》读后感600字: 第一次听到《皮囊》这本书是好多年前还在上大学,去书店好多次翻了这本书也没有任何想买下的冲动。第一次扫眼看见《皮囊》法国版电视剧,打开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59
  • 《一千零一夜》读书心得体会400字

    【第1篇】 每一个人都读过很多书,而我也不例外,我喜欢《一千零一夜》、《西游记》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千零一夜》,接下来,让我说说我的感受吧! 《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面主要讲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37
  • 观《传奇王阳明》有感

    周四的中午,我们在教室里看了《百家讲坛之传奇王阳明》的第一集,让我感触颇深。 本片讲述了王阳明从一个五岁还不会说话的孩子,经历了艰辛坎坷,颠沛流离的一生,最后成了继孔孟之后影响最为…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63
  • 《猫武士》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残月把它那银色的光辉泼洒在光滑的花岗岩石上。大地沉寂,只有河水在黑 暗中潺潺流动,森林里树丛摇曳,发出沙沙声。突然,黑暗中出现一阵骚动,四面八方涌现出无数柔韧的黑影,神…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38
  • 读《芳华》有感1500字

    青春易逝,芳华永驻——读《芳华》有感1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很多年没看电影了,应该是居委会组织的活动,给了抗美(作者的妻子)她们时装队20几张票。有幸奢侈了一把,这可能也是生活对…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