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者》读后感_2200字

《寄居者》读后感2200字

因为这本书的名字来看这本书,先去搜索了一下剧情。严歌苓曾提及这本书的创作背景:1993年,严歌苓与先生在柏林墙的一个展览馆里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在东柏林订了婚,小伙子先到了西柏林,两人被迫分开,但他深爱着他的未婚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欧洲见到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长得非常像他的未婚妻,于是他想了一个计划,勾引了这个女孩,把她带到东柏林,然后偷了她的护照,让未婚妻冒充这个欧洲女孩,成功地离开了西柏林。”
看完创作背景我心里出现了那种异常的古怪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关于爱情 人性 善与恶 的思考,明明暗暗全都在那一瞬间闪现出来,我说我要看这本书。
"首先要告诉你一个上海,就是一船一船的犹太难民卸货一样倾泻在码头上,失修的水泥港口顿时黑了一大片的那个上海。一船接一船的犹太佬靠上了上海的岸。偌大的地球,上海是唯一让他们靠的岸。场面相当壮阔,不难想象这个以迁移和放逐著名的民族的每一次大迁移:2世纪,犹太种族全体从耶路撒冷被逐出,地图被抹杀,首都被更名。13世纪到15世纪从英格兰、西班牙和西西里被赶尽杀绝。"
这和我的祖父在19世纪末的美国得到的待遇相似:一船船梳辫子的中国男人被消防水龙头当街冲洗,冲得大醉般东倒西歪。毒猛的水柱把他们从站着冲成蹲着,然后跪下,最后全趴成一片。 "
开头就是这么直接生猛的场景描述,心跟着蜷缩 握紧 晦涩和绝望,原来上海也可以这样生活化,这样肮脏和令人窒息。
说到正题,由于看书之前了解剧情就不由自主的进行剧情代入,我一直在等待彼得把May骗到美国,一直等待他深爱的未婚妻出现,这样急切的心情一直等到杰克布出场,我才发现自己琢磨的完全错误,人设完全变了,这是二战时期的中国上海,主人公从柏林男孩换成中国女孩,另外两位主人公换成了二战时逃来上海躲避战乱的犹太男人。
May爱他的小彼得,于是制定了一个腹黑计划。她接近美籍犹太人杰克布•艾德勒,哄骗其登上开往上海的掘金之船,利用身份替换谋取他的护照,将杰克布的身份掉包给男友逃离上海偷渡澳门,再绕道去美国或澳洲。
“所以,你看,我那时把跟彼得的恋爱看得那么重。对于我们那个年纪的男女,可以没有面包但不能没有恋爱。我们对于荷马、莎士比亚、海涅、普希金、拜伦、雪莱,以及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伯特的解读其实始终留着一些乱码,要到一次真正的恋爱爆发,才能最后将它们解密。这就是二十岁的我。”
二十岁的人也许不明白什么是爱,May到现在也不真正理解那两年她的感情是怎么回事。她在背叛和热恋之间疲于奔命。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深爱着纯洁美好的彼得,一方面又不由自主沉浸在与杰克布的交欢之中。欲望与梦想,肉体和心灵,让她迷失在1942年的上海,无所适从。
但是任何偶然都不会偶然得那么纯粹,都包含着必然。彼得的出现或许不是偶然,和杰克布的缠绕却是潜伏着一场巨大阴谋的必然。
"我遇见一个人,他和我心里某个影子重叠,有目的性的想要看清楚他而接近他,但却在这样的接近中渐渐忘却自己最初的目的。"
玫是爱彼得的。他那俊秀白皙的面孔,清澈中带着茫然的黝黑双眸,是她心中爱人的模样。我们都知道,在恋爱中时,是在心中描绘无数次的理想中完美的恋人,May爱着的到底是彼得还是永远成为不了彼得的那种感觉,无人知道。于是,她下决心要珍惜他,保护他,拯救他。同时也是拯救夹杂在悲愤家庭氛围中的自己。
May爱杰克布的狡猾张狂,不羁放纵。但是最重要还是她能看到他眼中清晰印着的自己。这些在前期她并没有意识到,而是越看越觉得杰克布渣,会算计会诡辩常常撒谎的渣男,所以她对杰克布做的一切既不感动也不欣喜,继续来往只是因为他是还有一丁点剩余价值可以榨取的渣。
"我一生予取予求,从不明白争取和珍重的滋味,却因为这个人有了珍惜的心情,珍惜到——我忘记那个影子,只想看见他的存在。"
慢慢地,彼得好像和理想的恋人并不重叠,但是她心里说服自己,她的爱非常包容,非常护短。哪一个死心塌地的女人会去挑三拣四她爱的人呢?"我的爱也像一件衣服,弹性极大的衣服,可体随身,包裹着彼得,他胖也好,瘦也好,长着长着长歪了,畸形了,都不要紧,它是随着伸缩的。"
她还是感觉到了孤独,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单。"我是个在哪里都融化不了的个体,我是个永远的、彻底的寄居者"是因为她觉得杰克布在她心里的的地位已经变了,让她无法心安理得的去欺骗他背叛他。但是又不甘心放弃计划,只是常出现自暴自弃后的自我厌恶,自己恶心自己的情绪。
最后May的计划成功了,可是她对彼得的感情也终止毁灭于现实中彼得的冷酷自私和精明算计,他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啊,这已经不是单方面付出多少的问题了,于是May跳下了船,也跳出了自认为深爱彼得的牢笼。彼得并没有过多阻拦和挽留。
最后May和杰克布并没有结婚,但是他们或许相伴许久,她是与他连在一起的众多女人之一。是在他的传记中交代过的M小姐,是在1941年,把他带到到上海的中国女人,是他曾经看穿虚伪本性却仍热爱的少女。
命运这个东西就是这么有趣,你有时觉得它轻易就可以被改变,有时又觉得它早就安排好了。也许,它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人们为自己找的借口,为他人找的解释。
世上总有一些生命像这颗小小的心脏这样不甘心,它要给你看看,你剥掉它所有的掩体和保护它还要跳动,它面对粉碎性的伤害,傻乎乎地跳,傻乎乎地给你看它的生命力。它最是脆弱,又最是顽韧,这样不设防、坦荡荡的渺小生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1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几个星期前我去参加新教学方式优质课比赛,有位老师讲的就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绘本阅读。简单的情节、不多的对白…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7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感600字

    心中那面镜子 ――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富强、民主、文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周一的仪式上,我们全校三千多名学生都呼喊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259
  • 《孝女彩金》观后感400字

    她,在小路上不停地奔跑。从家里到田里,从田里到,从到家里……因为,在书声琅琅的学校里,有一温一柔的、有她梦寐以求的知识,而在那破旧的小屋里,还 有令她牵挂的、深受病痛折磨的养父养母…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23
  • 读《乘着音乐的翅膀》有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乘着音乐的翅膀》。看题目,我就能感受到书中的人们都渴望有一双翅膀,飞向音乐的国度,给他们带来欢乐与笑声。 本书主要讲述了:音乐家们所经历的一切,描绘了音乐…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87
  • 我在未来等着你读后感800字

    不迷茫 ――读《我在未来等着你》 恰于偶然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这本书是刘同所著,它是一本小说。主人公名字叫郝回归,围绕他所写。偶然一次他阴阳错差的回到了十七岁那年,遇见了十七岁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46
  • 读《游子吟》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4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特别是诗词,在国人的骄傲! 妈妈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教我背《三字经》…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