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读后感1000字
在第一章节的结尾处,作者写到:
围着桌子坐在台灯边,对明天充满了各种希望的农民们,永远不会料到他们此时的欲望、希冀,会随着黑夜飘得如此遥远。
读及此的我就对这一情景了然于心而会心笑了,而后作者进一步的详写了,验证了我的想法。
我想说明的是虽然刚开始我就感到和作者的某些契合,因为我老有一些广博无限脑洞大开的YY,但在后面的阅读中,作者的描写依旧惊奇了我。
比如说把暴风雨中的城市和村庄比作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舟,被黑夜所禁锢,这样的联想必然出自高空中俯瞰大地的人,贴切而又自然,视角非常人所及。这也印证了序言里所说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兼具的观点。
说到历史价值,个人对航空业涉水夜晚航班时的历史倒是无甚体会。也许是已经习以为常了吧。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现在的航空业也少了很多当初的冒险与激情。尽管如此,当今世界,我们依旧不时可以看到飞机失事的新闻,而飞机晚点延误更是屡见不鲜。
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让我们对航空业的运作有起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窥探到从事这一行的人,从主任、检查员到飞行员甚至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工作、生活与情感。我想后者要重要得多,因为它兴许可以在大众和航空业者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让机场少一些怨气怒气,多份沟通和理解。
再说《夜航》的文学价值。于我而言,感触深的是作者对永恒的追求,对某种超越人类本身的事物的追求。里维埃的思考到随处可见的神庙比喻,都指向了人类想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些什么的意愿。只要是人,就都想留点存在过的痕迹吧。通过这些描写,也让这个发生在一个晚上的故事具有了某种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而这也正是我所喜爱的点,一如《小王子》里那些满含哲思的话语。
其次感触深的是《夜航》的美丽。这一方面来自视角的独特,一方面来自于笔法的流畅,而这两者都基于作者多年的飞行员身份。书中最美当属飞行员从风暴中进入那片星空之时,一片光辉灿烂,再也没有风雨的摧残。那是属于他们的天堂。
最后说一下结尾,一直期待着的结局并没有出现。既让人唏嘘又让人叹服。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往往伴随着少数人的牺牲,同所有其他一切为了人类进步发展而做出牺牲贡献的人一样,他们都不应该被忘记。同时正如里维埃一样,我们也应当背负起自身的使命,继续向前。这也是这本书的另一意义所在。
勉之
20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