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读后感900字
从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可以像芥川龙之介的一样,让我觉得一篇极喜,一篇极恶,一篇不知所云。因为他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怪物,是一个”带着草花香味的电力机车”。
可以想象当年他与谷崎润一郎间关于艺术的口舌大战。谷崎的唯美是在地上的精雕细琢,而芥川是带着“人工翼”轻而易举地飞在天空上的 – “他朝破败的城镇上空投以讽刺和微笑,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向着太阳笔直飞去,就好像忘记了古希腊人伊卡洛斯就是凭着这样的人工翼飞向太阳,却最终被烧掉了翅膀而坠海致死” 。
他无疑是喜欢描写鬼神与死亡的,以至于头十章让我觉得像东洋版的聊斋加西游记,实无太多好感。最长的一篇《偷盗》,血雨腥风,动感十足,但读时总觉得心里犯堵,只想快点翻篇,生怕那血腥味儿带到脑子里太久了,洗不掉。
《解嘲》开始让我喜欢,而读到他的自传遗书《傻子的一生》时,才突然觉得走进了他,竟连读了三遍。
正像他自己说的,几乎任何人的自传也许都可以用《诗与真实》为命名的。诗性的他会感动于一把细纹铁酒壶的“形式”之美,会不惜以生命而拥有雨中“一根电线上闪耀着紫色的火花”,会写出“满是海藻味的风中有一只蝴蝶闪烁翻飞…那掠过嘴唇的蝴蝶翅膀上的鳞粉,时隔数年仍闪闪发光”。
可他又比谁都能洞悉现实的冷酷。他会看着“嵌在咖啡店墙上的镜子里映出的无数个他的身影”,冷冷地道出“无论是谁,剥了一层皮之后都是一样的”。他会看着旧货店里昂首挺立的天鹅标本,“连发黄的羽毛都被虫蛀了”,而想到自己的一生,感到汹涌而来的泪水和冷笑。他甚至嘲笑神 – “再不幸也不能如我们一般可以自杀”。
不知为啥会想起顾城。他们都不是常人,都带着一个无法落地的灵魂,但也都抱着一份最诗人的本真。顾诚当年在奥克兰大学任教时,为保持中文语感竟拒绝学习英文 – 他不在乎别人能否听懂他。芥川也一样,并不在乎有多少人能读懂他的作品,若你恰好踩着了他的点儿,便是爱不释手;若没有,便就避之不及了。
又想起在激流岛顾城小屋的阳台上眺望美丽的新西兰海岸:“在灵魂安静之后,血液还会流过许多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