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读后感800字
幻灭,动摇,追求,三个故事。
幻灭。静女士工作爱情生活中由希望到幻灭,再从幻灭燃起新的希望,再迎来更致命的幻灭,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看到的是一个激情不灭女子,却抵不过环境无情的打压。不过我始终认为最后情人再度从军离去看起来并不是最糟的结局,也许会活着回来呢?可能对静女士来说从回战场意味着生死两茫茫,也可能是以全文的基调来看预示着悲剧,猛强不会再回来了吧!
动摇。方罗兰这个人物实在让人怒其不争,优柔寡断犹疑彷徨贯穿了他的事业和感情,工作上游移不定让革命投机分子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导致一场无法避免抗拒的暴乱。感情上要离不敢离要爱不敢爱的形象真叫人看不起。最是欣赏孙舞阳的果敢从容大气,最是可怜方夫人为爱牵绊无法摆脱怯懦虚伪的丈夫以致困住一生。
追求。这则故事为几个人物进行展开,印象深刻的是章秋柳,张曼青,王仲绍。章是一位可爱又可笑的女子也许在当时的时代也算是个有志有个性果敢大气的女青年,但是她的不彻底的革命思想导致的扭曲的三观却让人不喜,但是她的敏锐的洞察力也蛮叫人佩服。曼青悲观却不失希望,但工作和感情都过于理想,以致于现实的差距太大,迎接他的必然是绝望收场。我最欣赏王仲绍脚踏实地式的前进,虽然他最大的动力是爱情(茅盾似乎也把追求爱情的方式作为人生理想追求的重要主题),但是他总是能直面困境并从容以待,以退为进,虽然最后仍以悲剧收场,但我敬佩他的越挫越勇。这则故事也免不了悲剧基调,而且完全失去追求的动力,教育,新闻,牺牲都不足以救国,不足以摆脱苦闷惆怅的心境,似乎走进死胡同,没有出路,绝望地让人窒息。
茅盾,读完这本书,真的很矛盾。在那样的社会,是进还是退,是进还是守,说不出个答案,不管如何都终将以悲剧收场,如此,究竟何去何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