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读后感_1100字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读后感1100字

东汉之亡

东汉是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的。伤,有内伤,有外伤。外伤就是农民起义,内伤则是统治阶级内部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斗争。先看内伤。与刘邦以一介平民开创帝业不同,刘秀是豪门巨族出身,依靠的是以南阳大族为骨干的豪强集团。后来他分封功臣,提倡儒术,原因也在这里:一起打江山的豪强必须得到酬谢,主张家天下的儒学则能巩固其统治。~这点尤其重要,一直成为后续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理论基础。这就与西汉有所不同。西汉实行的是户籍管理制度。所有臣民都要按户登记在册,叫编户;编入户籍的臣民一律平等,叫齐民。这是有利于帝国统治的,因为可以保证皇帝的高高在上。然而到西汉末年,齐民已经不齐,帝国之臣开始两极分化。大部分人或贫或贱,成为寒门或庶族;极少数人或富或贵,成为豪门或望族,社会结构发生大变化。换句话说,西汉前期的臣民,就像马克思所说是装在一个口袋里的马铃薯,个头都差不多,皇帝当然也不难君临天下。现在某些马铃薯却变成了巨无霸,夹在了皇帝与小民当中,又该如之何呢?那就只能看皇帝的能耐了。可惜东汉的国运不佳。头三个皇帝还不错,既有执政能力,寿命也算长,光武帝享年六十二岁,汉明帝四十八岁,汉章帝三十三岁。这就已经一代不如一代,没想到后面的皇帝更惨,继位时年纪小,活的时间也不长。

和帝十岁,享年二十七岁。

殇帝百日,享年二岁。

安帝十三岁,享年三十二岁。

顺帝十一岁,享年三十岁。

冲帝二岁,享年三岁。

质帝八岁,享年九岁。

桓帝十五岁,享年三十六岁。

灵帝十二岁,享年三十四岁。

章帝以后八个皇帝,包括没算进去的少帝刘辩(十七岁)和献帝刘协(九岁),继位时没有一个是成年人。活得最长的桓帝和灵帝,又是著名的昏君。

那么,谁来治国?

外戚和宦官。

这是东汉的两大势力集团,他们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原因很简单,皇帝年幼,只能太后临朝,外戚专政。皇帝长大要夺回权力,又只能依靠宦官。结果是外戚和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直闹到亡国。

斗争残酷而血腥。第一次火并在和帝时期,第二次在安帝死后,两次都是外戚失败,他们的兄弟和同党则不是自杀,就是伏诛。这还算是客气的。到桓帝联合宦官消灭外戚梁冀时,可就是满门抄斩,血流成河了。

停战时也好不到哪里去。朝政被他们轮流把持,仕途则被他们坐地分赃。大体上中央官是外戚党羽,地方官是宦官党徒。东汉的政治,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更严重的是还要谋杀皇帝~搞政变,直到三国及后期三国归晋。虽然整个期间历时短暂,但却成就了整个民族的印记:汉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4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三顾茅庐》读后感300字

    【第1篇】 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是刘备的得力军事家。但在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时候,就发生一件令我感动的事,那就是《三顾茅庐》。 三国战乱时期,诸葛亮住在隆…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125
  • 读《英雄人物故事—-邱少云》有感600字

    星期天,做完功课,我打开《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一打开书正好翻到97页,讲邱少云叔叔的故事,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邱少云叔叔他们在执行潜伏任务的时候,不幸遭遇敌人空投燃烧弹,其中…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137
  • 读《名人传》有感500字

    【第1篇】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全书紧紧把握住了三位艺术家: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精神主线,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历程,…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02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300字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 感慨万千! 文章主要讲了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认为“精彩极了”,…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18
  • 《物质生活》读后感_700字

    《物质生活》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应该是无所不至同时又仅仅通向一个地点,既走回头路,又从头开始,再动身出发,像任何一个人,像所有的书一样,至少什么也不说,但要是这样的话,那也就无所…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93
  • 《青蛙王子》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故事主要讲:一只青蛙帮小公主捞掉在井里的金球,但要求小公主和他做好,小公主嘴上答应,心里却嫌他丑,青蛙…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