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300字
“亲爱的小孩,你是否感觉到了幸福?”
成人:
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他们有着充裕的物质条件,不愁吃、不愁穿;他们能体验到各种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从小就开始手持智能手机或平板玩花样百出的游戏、看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一大家子人每天都围着他们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孩子:
我不是真正的快乐,我的笑只是我穿的保护色。我哪里幸福了?每天有那么多的功课要做,周末还有这样那样的补习班,要是能每天放假不学习那才叫幸福呢!我妈天天对我叨叨叨,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我爸动不动就对我拳打脚踢,我有哪门子幸福可言……
“亲爱的小孩,你是天使还是恶魔?”
成人: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教了,成天就知道玩手机、平板,简直就跟上了瘾一样;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反而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回家还要跟我闹别扭、吵架,什么都要跟我反着干,就跟混世魔王一样;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说出什么自杀啊之类敏感的词语,真不知道他们是在哪里学的……
孩子:
不管你说什么,我就是不动,你能把我怎么着?我就是要气气你,折磨折磨你,千金难买我高兴。你打吧,打吧,最好打死我就好了……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却已经开始崩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教育出了问题。周弘先生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我觉得对于一粒种子来说,土壤很重要,栽培它的那个人也很重要。那么现在请你想一想: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只能积累知识的一个工具,还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像一棵根、枝干、树叶都蓬勃生长的大树。根是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枝干是我们的能力,树叶是我们的知识。我们要做的是从根上努力,让孩子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灵美丽的人,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只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能力佳,因为根一旦出了问题,一切都终将枯萎。孩子是个个体,是个社会人,他的出生不是为了我们能实现自己理想,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妙所以才想带他来看看。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从心灵富养他,他的心里充满阳光,看到的世界才是美的,世界也因他的存在、他的良好品行而更加灿烂。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都爱孩子,只是我们有时会用错了方式。以为打骂就能让孩子长记性,以为反复说教孩子就能理解,以为照本宣科孩子就能举一反三。孩子需要的是直接经验,尤其是年龄不大的孩子,他更需要一种能够吸引他的情境,他需要的是自愿而不是被迫。这就更需要我们成人用智慧来思考如何教育孩子了。本书中李老师给孩子讲医生救助小偷、救助前妻的现任丈夫,以及法西斯侵略者故事的叙述方式值得学习。还有很多小招式也可以学一学,比如用陪伴孩子共同做题故意做错来赏识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育的方式也因此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人,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会爱的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也一定不差,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