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1300字
波诡云谲的政治风暴,在法兰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雷雷作势。拿破仑率领的铁蹄踏过大半片欧洲疆域,其英武的身姿,雷厉风行的铁血手腕触击着无数热血青年的不甘平庸的灵魂。那是贵族俯首称臣的时代,那是有志青年成就英雄梦的时代。当一代帝王的陨殁,贵族卷土重来,王政复辟的强压下,多少人心中熊熊燃烧的热火好似就被突然冰冻住了般,就此浇灭,只剩下余烬还温热着。沉醉于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少年只能从书中窥见其的无限辉煌了,即使这样,也淹没不了少年的向往之心。木匠的儿子,这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这是他极力想擦去的灰尘般的渺小。清秀的面庞,俊朗的身姿,第一眼相见便注定了往后的坎坷经历,或许是与丈夫那截然不同的善良的气质,于连就这样为瑞纳夫人所吸引。尽管十岁的差距,尽管身份地位的悬殊,瑞纳夫人就这样义无反顾得爱上了。而对于连来说,恋爱的欢愉起初只不过是对权贵的蔑视,对不可一世的瑞那先生的不屑嘲讽和报复。孩子的高烧不退,加重了瑞那夫人心中的内疚,使她开始对这段不忠的恋情开始了悔恨的审视,可最后于连的欲擒故纵又使瑞那夫人欲罢不能。满城的流言蜚语迫使于连远走他乡,神学院的修习让他再次感受到了身份等级的悲哀。拉穆尔府的金碧辉煌,高贵华丽向于连敞开了怀抱,秘书的小小职责又仿佛昭示着他不会安于现状。冷淡的神情,不屑的态度这一孤傲清冷的形象就这样猝不及防的收获了拉穆尔小姐的芳心。欲擒故纵的伎俩再次上演,两人就这样相爱了。身份地位的悬殊却痛击着拉穆尔小姐的神经,她对这样的恋情表示厌恶,转而之化为对于连的蔑视淡漠。这样一次次的反反复复折磨着于连,仿佛这次是真正的爱情降临,考验着这位木匠儿子的耐心。为了挽回这段本就不平等的恋情,于连转而向菲华格夫人求爱,那一封封誊抄的情书是他努力的不懈。最终这一战术奏效,拉穆尔小姐重又回到他的怀抱。向父亲的摊牌,最终赢来了于连身份的提高,那尊贵的姓氏使他的自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时,瑞那夫人的一封信打碎了这所获的美梦,少年意气的冲动愤怒,砰砰两枪宣泄了这一极度的不满,也埋下了少年最后被悲剧的种子。瑞那夫人和拉穆尔小姐的奔走也抵不过于连求死的心意。断头台上的于连回首其短暂的一生,是否有其不甘和遗憾呢?
于连,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一方面渴望拿破仑时代的建功立业,靠自己的灼灼功绩来赢得尊贵的身份地位,可一方面又夤缘攀附权贵,心里暗暗地想通过捷径来达到这一目的。木匠的儿子,对他而言,这是低劣的身份,他耻于与同样卑劣身份的人为伍,在瑞那先生府,当他以为自己将与仆人同桌进食时,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在神学院,他瞧不起那些同样出身卑微的人。可却与此同时,他却同样不屑于权贵人士的虚情假意,对此他又抱以了轻蔑漠视的态度。先与瑞那夫人的相爱,再与拉穆尔小姐的结合,这些最初带给于连的是对权贵征服的巨大的虚荣心。而在生死之际,他却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他那慷慨激昂的说辞也表明了他对权贵专制的痛恨。审判他的皆为贵族阶级,而无一人是平民阶级,这样的安排似乎他早已在心中为自己判了死刑。或许这样矛盾的一个人,只是平民阶级微弱挣扎而导致悲剧的产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