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祯《六国论(节选)》阅读答案

六国论(节选)

[清]李祯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①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刘:杀戮。

24.文章第二段中说六国“皆欲为秦所为”,具体指的是。(2分)

25.对“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些后世讨厌秦国的人,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残暴吗?

B.后世的人憎恶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秦国的残暴和邪恶吗?

C.那些后世的人讨厌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暴力吗?

D.后世的人憎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暴政吗?

26.从文中看,苏洵、苏辙以及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苏洵的观点;

苏辙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

27.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开头用苏洵、苏辙的观点作为铺垫,借此引出自己的议论。

B.本文的主题是在六国为秦所灭和秦朝速亡的历史事实上揭示出来的。

C.本文在观点上与“宋二苏氏”的观点针锋相对,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

D.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以说理为主,用例则以概括性的事例为主,较为简洁。

28.作者在阐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时,用了一个“帝”字;在结尾阐述六国自存之道时,用了一个“王”字。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述这两个字内涵上的区别。(3分)

参考答案:

24.吞并六国,一统天下。(2分)

25.D(2分)

26.苏洵的观点: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苏辙的观点:齐楚燕赵四国没有帮助韩魏抗击秦国。作者的观点: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3分)

27.C(2分)

28.“帝”的内涵是指秦国用武力统一天下,用暴政治理天下;“王”的意思用仁政来治理国家,虽然没有形式上的统一,但四海臣服,万民归心。作者认为,“帝”是不能长久的,而只有“王”才是赢得天下的正道。(3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3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去者日以疏》译文及赏析

      《去者日以疏》   两汉:佚名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4
  • 《悬牛首卖马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牛首马肉 【原文】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③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l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68
  •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1
  • 水龙吟 贝琼

             春  思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1
  •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钟繇传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l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8
  • 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及思想内容

    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凄清的景象抒发了羁旅者的愁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