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仗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埽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而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②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③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22.苏轼爱自然,爱探究。我们学过他探究石钟山得名的文章,在此文中他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2分)

23.联系上下文,说出第3段中的“焉”指代_________________(1分)

24.联系苏轼的生活背景,第1段中的“迁”应解释为____;请说明“迁”字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文章题为“九曲亭记”,然而在第1段和第3段中的很多内容似与“九曲亭”无关,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3分)

26.文章中的苏轼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主要是从人物的_____、_____、_____几方面来刻画的。(3分)

参考答案:

2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23.游历之乐。(1分)24.贬官(1分);苏轼当时正过着谪居生活,但他并未消积遁世,而是杖策载酒,寄情山水。而这个“迁”字更反映出苏轼豁达、乐观的个性特点和追求“适意而悦”的人生境界。(3分) 25.文章虽题为“九曲亭记”,但全文是围绕“适意而悦”这个中心,来表现苏轼的旷达胸怀和乐观性情的。首段写苏轼在谪居生活中常杖策载酒,渡江游览武昌诸山的情景,为下文作铺垫,而末段为回忆青年时期的苏轼对山水自然的钟情,从而透露出苏轼“适意而悦”的内涵。(3分) 26.动作、神态、语言(3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4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湖南祝融峰的诗词大全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古称“自下而上,九千七百三十丈”,实际测得为海拔1290米,由于群峰叠衬,烟云烘托,使人有高不可测的感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80
  • 口技用了什么描写和什么描写

    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ldquo…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17
  • 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欢迎…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6
  • 清明(杜牧)诗歌赏析

      清明   这首众口传诵、家喻户晓的七绝当作于诗人任池州刺史的会昌四年(844)至会昌六年(846)间,因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 县,而诗中提到的以酿酒闻名的杏花村即在贵池县城西。…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0
  • 栽杉――白居易诗词全集

    栽杉 [唐] 白居易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 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 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 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 犹…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1
  • 朱熹春日文言文翻译

    朱熹春日文言文翻译   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同学们,下面就是朱熹春日文言文翻译,请看下面:   朱熹春日文言文翻译  春日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