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找到了。”我从爸妈的书柜里翻出了一本书。轻轻地拂去封面的灰尘,我转过身 ,对身边的老妈问道:“妈,这就是你说的那本书吗?”
妈妈 接过我手上的书,瞅了瞅,说道:“对啊,就是这本。虽然你看还小了点,但早点看也有好处。拿去吧。”
回到房间,爬到床上,背靠着床板,打开灯。暗黄色的灯光照在米黄色的 书页上,散发着柔和的光。在这静谧的夜里,只听见空调发出的微风声。
书名叫 《感悟人生》。我轻轻地翻开书页,作者:林语堂,学者、文学家,这本书是后人编辑的一本他的自传。书里收集了林语堂各个时期的散文,按时间顺序排列。我又顺手翻到书的背面,印着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领现在可行之乐,补生平未读之书。”
这两句诗直白了当地把作者的志趣道出,不做作,平淡无奇,却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我正式翻开了这本散文集。作者用朴实简介且略带幽默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人生:从在基督教家庭里的少年生涯,到在圣约翰大学的学习生涯,再到辗转各国的游学之路,又到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的教授生活……读他的文章,就像是听一个个故事;他仿佛就是自己的旁观者,讲述并审视着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恨、无愁。我也像一个旁观者,听他讲着这些故事。我从他的文字间看出了一种纯粹之美,他仅为回顾自己的人生而回顾、写作,单纯但又高深莫测。试问现今社会还有谁能如他一般纯粹为着做事而做事呢?
给我印象挺深的是他在北京大学作教授的那段文字。在那里,他和许多知名文学家接触:周树人、周作人、蔡元培等等。当时作为《语丝》的撰稿人,经历了杂志社之间的对立,与清政府之间的关于被捕学生的交涉种种大事,可作者却是不怎么着重这些片段,开篇就写了《语丝》作家们的聚会,一起喝茶聊天。喜爱平淡悠闲的生活,林语堂的处世态度也令我敬佩。
回过神时,夜已深。我看了看钟,轻轻合上书本,关灯睡觉。望着头顶的天花板,突然觉得有点惋惜:我阅历真的还少,有些段落还读不透,长大了还要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