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故事。星期四中午休息时,虽然气温比早晨高,但在野外还能看到冰冻的痕迹。我们提着两桶水,跟着李老师,来到学校旁边的一块空地上,模仿大禹来治水,心情格外高兴。
这块空地比较大,有两个教室那么大,地面上长了一些绿色的小草。老师在空地上画了四个圆形,直径大约是60厘米,说:“在规定的场地里挖两口小池塘,把一桶水倒在一口小池塘里,利用水渠流到另一口小池塘。另一口小池塘里的水最多,而且用的时间最少,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禹继承人’。”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就分组。陈柏成、朱鹏辉和我是一组,王博祥、江平、李威力一组。
分组之后,我们先勘察地形,地表有很多草,西北方向的地势高一些,东南方向的低一些,为了让水渠挖得直一些,在两个圆之间,用石头画了两条比较直的线,长度约50厘米,彼此之间的宽度约10厘米。为了让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我对他俩说:“那么西北方向的水渠挖得浅一些,东南方向的水渠挖得深一些。”我们进行了分工,我挖西北方向的“池塘”,朱鹏辉挖东南方向的“池塘”,陈柏成挖“水渠”。
分好工,我们商量了一下,第一步:拔掉土上的草。我们用力地拔草,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好像冻在土里似的,只是拔掉地面上的叶片,却拔不掉泥土里的根须。我们找来树枝,撬开泥土,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计划图”内的草拔完。第二步:挖土。我想用手指抠进泥土里,可泥土硬得像冰块,抠不出来,伸进水里洗手,那水好冷,连忙缩了回来,放在嘴前呵了几下,拿起树枝撬泥土。一点,一点,工夫不负有心人,我按图挖出了一个直径10厘米、深5厘米的小池塘。
我提起水桶,想倒水。朱鹏辉连忙阻拦道:“你这样倒水,水很容易渗到地下去,要用脚踩一踩,踩坚实了,才不容易渗水。”于是,我用脚夯打小池塘的底部。
我看了看对方,他们的速度也不慢啊。“快一点,一定要超过他们!”我冲着另外两个小伙伴喊。他们也来了劲,更加努力地挖。对手的组长也大喊:“快啊!我们可不能落后啊!”就这样,你追我赶地干起来。
“放水喽!”我一边喊一边倒水。尽管水不清,流的速度不快,但看到水缓缓地流到另一个小池塘里,我们三个人高兴得跳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们组的水渠也通水了。
老师用尺子量了量,水:“丁广组小池塘里的水多,他们是‘大禹继承人’。”虽然老师没有什么物质奖励,但我们还是很高兴。
我们只干了一会儿,都觉得很累,可是大禹一连干了十几年,他是多么伟大啊!经过这次游戏后,我从心里敬佩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