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舅舅和爸爸的熏陶,我从小就非常热爱篮球。可是我的协调性天生就差,柔韧性也不好,技术长进不快。虽然我有着同龄人望尘莫及的身高,使我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但是一旦遇见比我大的对手,就无可奈何了。
在小学二年级的一个下午,我正抱着心爱的篮球走向小区的球场,准备加强投篮技术的训练,让我不再仅仅依靠身高的优势获胜。不料,其中的半个场地停满了车,而剩下的半个场地则被大我一岁的施令闻和他的两个同学捷足先登了。我沮丧极了,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叫住我:“洪瑞锴,我们要打半场,你要加入吗?”我一听,来了兴致:“好啊。”
我的队友是一位长得很高的同学,至今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
比赛一开始,施令闻和他的队友默契的配合,使我和队友感到晕头转向,不知该防守谁。不到一分钟,他们就轻轻松松拿下第一分。我和队友吹起了反击的号角,当我的队友突入禁区的时候,猛地分球给无人防守的我。我接到球,一时不知所措,是投篮,还是再传回去?就在我分神的几秒内,施令闻迅速将我手中的球断走,拿下了第二分。接着,我的队友在三分线外虚晃一枪,把球又一次交给我,我在篮筐下坚决地出手了。谁知,球偏偏和我作对,跳到了篮筐的另一侧。捡到篮板球的施令闻趁机发动反击,再进一球。最终,我们以0:3败在对手的手下。
经历了这场令人深省的惨败后,我发誓要击败施令闻,并开始努力练习。我跟随着教练,奋斗在每一个繁忙的下午,当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的时候,我正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慢慢地,三步上篮、背后运球、突破上篮、双手运球等动作对我而言只是小菜一碟。原来,所谓的协调性是可以改善的!在教练和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慢慢成长为真正的强者。
在我10周岁的那天,我、陈弘杰和张扬向施令闻、苏兆林和曾炳勋下了战书,在小区的球场上一决高下。
一开始,我和队友不断传球,寻找空位,接到球后,我没有犹豫,直接跳投,球如同有了魔法般应声入网。接着,我从苏兆林的手中闪电般地断下了球,传给了陈弘杰,后者跳投命中。施令闻啐了一声,不屑地说:“我们要来认真的了!”果然,他在三分线外潜伏,抓准时机,命中了一记超远三分!我们战成2:2。不过两分钟之后,我回敬了他一记三分。最后,曾炳勋被张扬封盖,投丢了扳平比分的三分球。就在关键时刻,陈弘杰助攻张扬,投进了制胜的一球。比分定格在5:2.
我能从最初的差劲——遇见比我大的对手就无可奈何,到最后连比我大的对手都打不败我了,是因为我成长在在倔强的土壤里、汗水的浇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