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晚上,我都非常忙碌。
那是三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时,发现河边有许多人拿着手电筒围着树转来转去,好像在寻找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奇怪极了,问爸爸:“他们在找什么呢?”
爸爸说:“他们肯定在找知了,也就是蝉。”
“他们怎么找得到知了呢?”我又问。
一问这个问题,爸爸可高兴了。他详细地给我解释了捉知了的方法。因为爸爸小时候是捉知了高手,我以前就听奶奶讲过他和弟兄们在读小学的时候,每年夏天的晚上都会捉好多知了的事。他们把捉到的知了放到竹编的背篓里,盖上盖子,第二天再放走蜕了皮的知了,留下蝉壳。等蝉壳收集多了后,可以卖不少的钱来买书呢!
可是,现在这些人为什么也要捉知了呢?我和爸爸不太明白,我赶忙跑去问一位老爷爷。他告诉我,很多人捉知了是要吃掉蜕了皮的幼虫。
我听了后很伤心,我告诉爸爸我也要捉知了,像爸爸小时候那样把它们捉回家后,等它们蜕皮后再放掉,这样的话我可以救救它们了。
于是,在爸爸的指点下,我开始捉知了了。爸爸先给我讲解了知了蜕变的过程,我发现有三种方式可以捉:首先,知了要蜕皮时一定会在黄昏时从地下自己挖洞爬出来,如果发现在大树下有豌豆大小的洞时,可以轻轻地把洞挖开,洞里就会有一只要出来的知了。第二种方式当然是知了在爬向树的过程中可以捉到。第三种方式就是它们已经趴在树上不太高的地方也能捉到。
经过我和爸爸一晚上的努力,我们捉了十几只。我高兴的把它们拿回家放到一个盒子里。睡觉时,我想象着知了蜕变的样子……
第二天,我发现只有几只知了蜕变成功,它们美丽的翅膀亮晶晶的,绿莹莹的。我把它们放在窗外,它们马上迫不及待地飞向大树。可是还有几只却不能飞走,原来它们在蜕皮时,分泌的粘液把它们的翅膀粘在了纸盒上(我不知道知了要用前面两个腿用力抓住大树或竹子才能使劲蜕皮出来),导致翅膀变形,飞不了了。本来想救救它们却没有完全成功,我很难过。
但是,我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晚饭后,我约上了我的好朋友,和爸爸一起到河堤上捉了四十几只知了。然后,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我家小区的每一棵大树下,各放了两只在树干上(小区里没人来捉知了),希望它们能在自然的环境里蜕皮。
今天,我一大早就跑到我放过知了的大树下去看,发现几乎每一棵树上都有蝉壳,证明了我的拯救计划成功,我开心极了!这时,我仿佛听到从树上传来一阵阵“知了,知了”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叫道:“知道了,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