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种蒜的好时节,今年又恰逢星期天,爷爷奶奶带着我到菜地种蒜,爷爷挑着粪肥,奶奶用锄头挂着两土箕草本灰,让我挎着半篮子挑选好的蒜种。
蒜种是从去年留下的打好捆的蒜薹上刚剥下挑选出来个体饱满的蒜子。爷爷说:做种的蒜子不能过早从蒜薹剥下,否则就会干瘪萎缩,失去原有的香辣味。而饱满的蒜子种到松散肥水充足的地里就能长出粗壮嫩绿的蒜苗,加上适当的管理,明年春末时一粒蒜子又可结出一株围抱蒜薹圆润多子的蒜头来。
爷爷作好菜畦后,奶奶撒下草木灰,又匀整了一下菜畦,然后我跟着他们就往畦上种蒜子了。奶奶看到我往畦上乱插蒜子就说:“种蒜子啊一要大头(跟部)朝下,二是大部分要插到土里,还要左右前后各留出约三指宽的距离。这样蒜苗才吃得足肥料,享受得到阳光,也才长得稳实粗壮。”种完蒜,爷爷均匀地浇好粪肥,又在畦上盖上一层干草,浇上两桶水。我觉得奇怪,奶奶说,蒜苗没肥是长不精壮的,盖上草不仅能使蒜茎高挺,畦上也不容易长草,水起的是保湿催芽的作用。以后啊,天晴的话,隔上个一两天就要浇上一次水,蒜苗才会出得早出得齐。我说:“原来种点蒜还有这么多学问。看起来好辛苦。”
爷爷握着锄头笑着说:“什么辛苦不辛苦。做事情道理很简单,就是两点,一是坚持,二是掌握对应的方法。就说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幸福的事,对你来说是辛苦的事,但听老师说,你的成绩还不错,这不是坚持的结果吗?但只是坚持,不注意听课,不懂得掌握老师教授的方法,不注意把握课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你能读好书吗?书读好了,老师喜欢,同学羡慕,你不觉得幸福吗?”爷爷是乡村退休老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虽然爱教训人,不过我还是愿意跟他呆在一起,他讲起话来总是那么有理,好像什么事都能和读书挂起钩来,听听也还觉得自然而有嗞味。
奶奶好像也不甘示弱,接着爷爷的话茬说:“不辛苦?不辛苦怎么有收获呢?想想你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外出打工,就是我们这里人多田少,如果不外出打工,做点生意,都挤在村子里讨生活,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现在大家帮衬一下,新房子也盖起来了,再打几年工,做做生意,还还债,再积些钱供你读书上大学,你爸妈也就可以回来和我们团圆了!”
我觉得爷爷奶奶说得还真有道理,这次种蒜虽然弄得一身泥土,但我心里好象特别敞亮。做什么事都有不易,辛苦甚至于艰辛的过程,就像我们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经弯弯曲曲,跨过沟沟坎坎,但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我想我们是要好好读书,长知识,增才干,将来为实现中国梦而描绘更美丽的图画。
教师评语:前些日修改作文,发现“种蒜”这篇习作还真是写得不错。小作者从参加一件小农活??———“种蒜”的过程和体会以及与爷爷奶奶的教诲引伸开去,抓住“辛劳”和“圆梦”的内在联系,通过辛劳努力实现个人大学梦、家庭的团圆梦到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描绘。体现小作者思路的清晰和目标的高远。在写作上,小作者用语通俗自然,叙事明了透彻,表述层层推进,紧扣主题,展现出善于观察、归纳和联想、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