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缕缕炊烟从空中飘了出来,当一根根丝瓜随风飘荡,当幽隐的笛声传入小巷里人的耳朵。我愿意坐着不动看着这美丽的风景。
——题记
这个国庆节我们避开了快节奏,抛下了城市生活的紧张、回归乡野,来到了浦江前吴村。前吴村有着恬然开阔的山光水色,还有着和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生活步调,是城里人羡慕不了的慢生活,这里囤积着丰厚的人文底蕴。这里人才辈出,国画大师吴茀之、吴山明就是出于此地。
说到这里我不禁心生疑问,前吴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原来这里曾经是县西第一大村,吴氏聚族居此。这里文风昌盛,名贤辈出,在文化礼堂前面张贴着村里所有的文人、大学生名单。从古至今,前有进士举人,现有博士硕士,人数还真不少呢。
一走进村,我就感受到浓烈的乡土气息,青石板铺成的路,土墙黑瓦,别有韵味,儿童们在巷子里玩耍,老奶奶在拉蚕丝被、小老板在吆喝,三两个老人搬了把椅子拿把扇子坐了下来,唠起了家常话,你一句我一句,都其乐融融的样子……
可这些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走着走着,我突然眼前一亮,一棵长满果实的柿子树屹立在我眼前。这棵柿子树真高啊,高得仿佛可以沿着树到云层上;这棵柿子树的叶子真多啊,多得能遮住天空;这棵柿子树的果子真多啊,多得仿佛是千万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的口水不禁飞流直下三千尺。坐在门口乘凉的老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你摘一个吧!”我立刻开心得发狂,“噌噌噌”地爬上树,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柿子,便降了下来。
爸爸也和老奶奶唠起了家常。老奶奶说她已经80多了,有儿无女。儿子在浦江城里工作,很孝顺,想让她去城里住,但是她不习惯,宁可一个人住在前吴村老家。儿子也经常回家来看他。这棵柿子已经十几年了,每年都能长很多柿子,她会让儿子来拿去城里吃,也会分给村民邻居吃,几乎全村的人都吃过这棵柿子树的柿子。
两天后,我回家了,柿子有点熟了,我尝了一口,感觉到其甜无比,不仅仅是因为柿子甜,更是因为感受到前吴村人的勤学苦读、淳朴的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