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黎水镇中心校 七年级2班 陈美玲 指导教师 周庆
“英雄”,不单是屹立在广场上的塑像,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英雄”,引导我们走向成功,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
2011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的中国,就像一沟绝望的死水。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这一切让中国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国家命运危在旦夕。终于,无数志士仁人如雨后春笋般钻出黑暗坚硬的地壳,坚强的站了起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踏上了卢沟桥,从此也踏上了无耻的侵略道路。敌人的战机疯狂地轰炸,炸弹多如牛毛,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下来的人微乎其微。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遭受围追堵截,人员损失过半,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30万人的队伍仅仅只保留下了3万人。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据。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毛主席写了这样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足见一代伟人的革命气魄,而这种气魄不只体现在长征中,还影响着更多的革命战士,像在狼牙山上,那一声声的呐喊,响彻云霄。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上区大举进攻。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一边有计划的撤退,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诱使敌人走近他们,这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每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永远也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使出浑身的力气,将致命的手榴弹投向敌人。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位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现在,五位战士面对着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是把敌人引上绝路,但却自身难保;二是走近路赶上大部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通过一番痛苦地挣扎,最后,他们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战士们热血沸腾,斩钉截铁地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子弹打光了,就扔石头。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誓死不做亡国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最后,五位壮士一起看着连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远去的方向,会意地笑了。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第一个纵身跃下山谷,其他几位壮士也跟着做了。顿时,山顶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位慈祥的母亲,从我懂事起就铭记于心,同时也深深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上。
钱学森,在通过美国定居并聘为终身教授的糖衣炮弹攻击下,仍坚定的说了一句“祖国已经解放了,我们该回去了!”为了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钱学森放弃了一切。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祖国壮丽的山河哺育了我们,让我们心胸广阔。华夏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哺育了我们,让我们可以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为祖国悠悠洪荒的身影,为祖国忍辱奋争的尊严,为祖国挺直不屈的脊梁,为祖国日新月异的灿烂,今天,让我们深深地为那些英雄骄傲;明天,就让祖国母亲为我们的崛起、繁荣、辉煌而无比自豪。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对英雄们的敬意,深深的敬一个礼吧!我们要永远记住,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逝去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伟大的革命事业:永垂不朽!
评语:本篇文章以“英雄”为题,彰显大气,简单明了。文章开头简而得当,直奔主题。作文过程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几件英雄事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巧妙运用,使句子形象更加生动,适当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英雄的高大形象。文章以抒发情怀为主,使情感得到升华。总之,本篇文章语言流畅,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